甘青丝绸之路(13)——又见敦煌

标签:
傲雪之梅甘肃旅游丝绸之路又见敦煌 |
分类: 旅行日记 |
甘青丝绸之路(13)——又见敦煌
文/傲雪之梅
在去往敦煌莫高窟的必经之路上,有一片透明闪亮的蓝色晶体,它在茫茫沙漠戈壁中恍若一片幻境,这就是大型情景融入式演出《又见敦煌》的剧场,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湖蓝剧场”。夕阳西下,清风吹来,天上的浮云变得深沉,仿佛在聆听敦煌一个个古老而又沧桑的故事。
当我一步一步踏入这个寓意为“沙漠中一滴水”的湖蓝剧场,我是激动欢欣的。纯净的浅蓝色墙壁让人一点儿也不觉得压抑,反而给这个夏天增添了不少清爽。
走进剧场,里面黑漆漆的,演出还未开始,便有人在一个小小的舞台上自言自语,讲述着张议潮、张骞、解忧公主等历史人物的故事。里面没有座位,所有的观众全部站立着,但也是秩序井然,都安安静静的看着听着。这是我第一次以这种站立行走的方式观看演出,一个巍然耸立的文化殿堂即将打开,甚是期待。
突然,声音从屋子的另一边传来,晚会正式拉开序幕。“汉朝,已深埋在沙下;唐朝,已深埋在沙下……将军、画家,已深埋在沙下;商贾、僧侣,已深埋在沙下……曾经的喧闹,变成了一曲羌笛,曾经的繁华,变成了一抔黄沙……”我们寻着这低沉的声音,齐齐涌向声音传来的方向。在聚光灯的照射下,几十位历史人物棱角分明活灵活现的展现在我们面前。“我是张骞,我在莫高窟第323窟”、“我是索靖,我在莫高窟第156窟”、“我是三藏法师玄奘”、“我是张议潮,我在莫高窟第156窟”,“我就是那个发现藏经洞的王园箓,人称王道士”……瞬间,把我们带到了遥远的年代,一条明亮的白色沙砾铺就的T台出现在了我们中间,张骞、索靖、玄奘、唐玄宗、张议潮、悟真和尚、宋国夫人、米薇、王圆箓、常书鸿等一个个敦煌历史上的人物向我们缓缓走来。他们神色淡定,步履从容,仿佛在与我们讲述自己的几十年,敦煌的几千年。当敦煌研究员点名一个个历史人物时,他们走过丝路,穿过黄沙,大声回答“在”,我们也跟着齐声应答“在”,一次比一次急促,一次比一次坚定,最后,汇聚成最响亮的合音。是的,我们都在!我们都是传承和保护中华传统文化的参与者!我们都是华夏子孙!不知不觉间,我已泪眼朦胧,思绪翻腾。
黄沙漫漫,羌笛悠悠,这些历史人物最终消失在茫茫戈壁中。历史的指针又划向了一百多年前的莫高窟,那一段痛苦不堪的回忆不想提起,可是又不能不提。身着布衣、低头畏缩的王道士,一脸的茫然与悔意;而墙壁上那些身姿优美的飞天神女,又是如此的无辜与无奈。
当王道士和一群乡民把一箱箱文物搬向外国人的贼船时,我们心急如焚,真是蠢呀!蠢呀!那可是咱家的宝贝,请不要搬走!不要!不要!他们以为只要脸上了抹了红,这些宝贝就会找到回家的路,他们就可以含羞做出对不起祖宗的亏心事。看到这一幕,一名中国当代青年急了,“你知道吗?这样你就成了历史的罪人啦!”王道士捧着头声泪俱下,“我不知道,我不知道啊!他们说他们是印度的使者,来取回唐僧带走的东西。”试想想,一个没有文化的流浪道士,他怎么有能力在那个破落的年代与那些帝国强盗作斗争?那衰败到极点的清王朝连自己的紫禁城和金銮殿都保不住,又怎么能保护它的子民?怎么会顾及那些边远沙漠戈壁中先辈的遗物!“菩萨,你会怪我吗?”王圆箓望着那些飞天,用颤抖的声音弱弱的问到。这时,洞窟里的飞天用慈祥的声音对他说,“孩子,到我身边来,让我摸摸你的头。”这些飞天轻歌曼舞,衣裙飘逸,美若天仙,她们飞到天空中,俯视尘埃中的王道士,以母性的慈爱轻轻地回答:“我不会怪你,我不会离开,我永远都不会离开,我是你的山川,我是你的大海,我是你的太阳,我是你的麦田,你结婚的时候我在,你孩子降生的时候我在,你痛苦的时候我在,我都在,因为我是你的菩萨,我是你的娘。”菩萨满面安祥,仁慈无边,王道士痛哭流涕……那些飞天,无疑就是数千年来创造这片神奇文化的永远鲜活的魂灵们,他们是那样智慧,那样俊美,那样期待,那样宽容!
我又一次泪流满面。那是时代的悲哀,怎能用某一个人的错与失去评判那段历史?我们拥有上千年的物质文化遗产,却没有能力去保存它们,让帝国强盗有机可乘,惭愧啊!“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著名史学家陈寅恪曾发出如此的哀叹,这也是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心声。我们相信,现在的我们有足够的能力,向飞天菩萨保证,这样的悲剧绝不会重演!
随着灯光的牵引,我们又来到了丝路曾经繁盛的隋唐。这里有夜不能寐、孤泪暗泣、远托锦书的米微,她的丈夫正行走在丝绸之路的某个地方;在这里还有女子出嫁前的梳妆和那些虔诚地出资开凿洞窟的供养人的慨叹。那些经过精心打扮后的女子娇美妩媚,她们一一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一遍又一遍的问“我美吗?”在幽暗狭窄的空间里,在迷离的灯光下,我们仿佛穿越了时空,来到了那个华丽兴旺的朝代,所有人都情不自禁的回答“美!”这不是在看一场表演,此刻,我们都是画中人,我们和他们一样,对幸福有着执著的追求,对生活充满着无限希望。
大门打开,我们踏着一步步台阶,从一间小屋子走向了丝路最兴旺的时代唐朝。那时,河西走廊一带沦陷在吐蕃的手里已经整整七十年,但是张议潮却在和吐蕃的较量中,收复了沙洲这个地方,为了把沙洲光复的消息带给唐朝皇帝,张议潮派出了十队人马从沙洲千里迢迢奔赴长安。但这十队人马有的死在了荒凉的沙漠里,有的死在了强盗的大刀下,有的死在沼泽地里,有的死在离长安城不远的路上……最后唯一剩下的悟真和尚一队人马进了皇宫,可他却不肯进殿,想先问问皇帝,是否有跟他一样的人来过。如果有,他就没必要再进,如果没有,则其他九队皆已身埋黄沙。“陛下,丝路已通啦!”当皇帝听到这个好消息时,激动不已,他说:“悟真和尚带来的不是一个口信,而是一条福泽子孙后代的大路啊!”于是他命人把所有宫灯点亮,迎接悟真。刹那间,宽敞的殿堂里灯火辉煌,大唐盛世立马展现在我们眼前。
最后,所有的兴衰沉浮都被这一片黄沙掩埋。漠风呼啸,雪花飘散,灿烂悠久的敦煌文化起起落落,沉淀在我们心中;护国安邦,维护和平,一股浩然凛冽的英雄豪气正扑面而来;斗转星移,浴火重生,新的丝路已经开启,新的辉煌已经在路上!
一千年,一瞬间。“孩子,一天有多久呢?”“24小时。”“不,不过一瞬间。”“一年,有多久?”“365天。”“不,不过一瞬间。我们的一生有多久呢,不过一瞬间而已。终有一天,我们也将被黄沙埋没,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一千年,也不过历史潮流中的一瞬间!今天是公元2018年7月13日,离上个世纪也只不过是一瞬间。一百多年前的敦煌历史,早已被黄沙埋没,留在了我们的记忆里。导演王潮歌说,她把一半的生命留在了这里!她用这种情景体验的方式,让我们看见了千百年来敦煌的历史人物,聆听了那段历史故事,让我们在一次次震憾与共鸣中又见敦煌!
“一瞬间,就在一瞬间,一场梦,梦了一千年,一转眼,只是一转眼,梦已醒却过了一千年……”黄绮珊略带沙哑的声音响起,创作人员的身影一一闪现,演出落下帷幕。剧终人散场,而我的心却此起彼伏,意犹未尽,这一场精美的文化盛宴,让我对敦煌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再想想今天的我们,真的很幸福!曾经的丝路已写进历史,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正昂首阔步,在祖国温暖的怀抱里,踏上新丝路的征程!
傲雪之梅2018年7月31日于梅语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