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食疗方
(2008-12-29 09:25:10)
标签:
健康 |
分类: 药膳食疗 |
气血亏虚型
配方: 花生米20粒,红枣10枚,粳米100克,白糖适量。
制法: 花生米下锅加水煮六成熟,红枣煮烂,取出红枣去皮、核,与花生均碾成泥,与煮好的粳米粥调合,加入白糖略煮即可。
功效: 益气摄血。
用法: 作早晚餐食用,或作点心食用。
制法:
将糯米蒸成饭。鲶鱼用绍酒、精盐2克、姜汁浸渍10分钟。把糯米饭塞入鱼腹中,余的糯米饭盛入蒸碗内,放上鲶鱼,盐与红糖撒在蒸碗内,入笼蒸熟即可。
功效: 补气养血。
用法: 佐餐食用。
配方: 兔肉150~200克,藕节10克,红枣15~20枚。
制法: 上三味放砂锅内煮烂,姜、糖适量调味即可。
功效: 补中益气,养血摄血。
用法: 每日1剂,早晚服食。
配方: 人参9克,早莲草9克,粳米60克,白糖适量。
制法: 旱莲草煎汤去渣,入粳米、白糖煮粥。人参另炖加入粥中服食。
功效: 补气摄血,滋阴清热。
用法: 每日1剂,分早晚服食。
配方: 红枣30克,花生衣30克。
制法: 上二味水煎去渣代茶饮。
功效: 益气摄血。
用法: 每日1剂,不拘时频饮。
制法: 以上三味洗净后加水适量煎煮,至花生熟烂即可。
功效: 益气健脾,收敛止血。
用法: 每日1次,分次食完。
肝肾阴虚型
制法:
将嫩藕洗净,去皮,切成园片,浸入冷开水中。乌梅肉剁成茸,加水熬汁,煎成乌梅汁约150克时,加入白糖溶化。捞出藕片入盘,淋入浓稠糖浆拌段匀,使乌梅汁浸入藕片内即成。
功效: 清热养阴,止血散瘀。
用法: 每日1剂,作点心食用。可连服3~5日。
配方: 侧柏叶15克,生地黄50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
制法: 侧柏叶、生地水煎,去渣留汁,入粳米煮,粥将成时,加冰糖适量稍煮即成。
功效: 滋阴清热,凉血止血。
用法: 每日1剂,分2次服食。
制法: 甲鱼洗净,与茜草加水适量炖煮,至甲鱼熟透,去茜草,调味即可。
功效: 滋阴降火,宁络止血。
用法: 饮汤食肉,每周1次。
制法: 将上五味均洗净去皮去核,榨汁。
功效: 养阴生津,凉血止血。
用法: 每次饮1小杯,每日5~6次,可经常服用。
配方: 藕节250克,枸杞子30克,大枣1000克。
制法: 枸杞子与藕节一同加水煎,煎至汁稠,再放入大枣,煎至大枣熟,拣去藕节,装瓶备用。
功效: 滋阴降火止血。
用法: 吃大枣及枸杞,不拘量。可连食3~5个月。
脾肾阳虚型
配方: 黄芪15克,炮姜6克,党参12克,仙鹤草9克,粳米、红糖适量。
制法: 前四味水煎取液,入粳米及红糖煮粥。
功效: 温阳益气止血。
用法: 每日1剂,适量服食。
制法: 将大枣以清水泡发,稍煮去皮、核,同花生仁、桂圆肉共捣为泥,上锅蒸熟即成。
功效: 温中补血。
用法: 每日1次,可经常食用。
气机郁滞型
制法: 柴胡、白芍、川芎以水煎煮,去渣留汁,入梗米煮粥,粥将成时加入冰糖适量,稍煮即成。
功效: 疏肝解郁,活血化瘀。
用法: 每日1剂,分2次服用。
制法:
郁金加水适量浸泡、煎煮,每煮20分钟取煎液1次,加水再煎,共取3次,合并煎液,以小火煎熬成稠膏时,加蜂蜜1倍,至沸停火,待冷装瓶备用。
功效: 行气解郁,活血消瘀。
用法: 每日2次,每次1汤匙,以沸水冲化顿服。
制法: 香附、丹参水煎去渣留汁,加白糖适量搅匀。用药汁合面,依常法做饼即可。
功效: 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用法: 每日1剂,分2次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