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胆囊炎食疗方
(2008-12-21 08:36:47)
标签:
健康 |
分类: 药膳食疗 |
肝胆气郁
制法: 鸡内金、乌梅肉共研细,以蜂蜜调匀即可服用。
功效: 缓中止痛。
用法: 每日3次,每次20克,白开水冲服。
制法: 将佛手、鸡内金加水500毫升,先煎20分钟,去渣取汁,再加入梗米、山药共煮成粥,粥成调味即可。
功效: 健脾疏肝利胆。
用法: 随意食之。
制法:
将黄花菜浸软切段,素馨花洗净,猪瘦肉洗净切块。把猪瘦肉、黄花菜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煮1小时,然后下素馨花略煮片刻,调味即可。
功效: 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用法: 佐餐食用。
制法: 将佛手、郁金、粳米一起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煮成粥,调味即可。
功效: 疏肝解郁。
用法: 每日1剂,作早晚餐服食。
肝胆血瘀
制法:
先将前三味药浸泡2小时后煎成药液,再把蜜、糖兑入药液内,以微火煮沸30分钟,待至蜜汁与药液溶合而呈黏稠时离火,冷却后盛入容器内密封保存。
功效: 活血化瘀,疏肝止痛。
用法: 每日3次,每次1匙,以开水冲饮,可连续击服用2~3个月。
制法: 川芎水煎去渣,先加黑豆煮熟,再入粳米同煮为粥,放入红糖即成。
功效: 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用法: 作早晚餐服食。
制法: 二物洗净,豆腐切块,同放锅中,加水炖至熟即成。
功效: 清热解毒,利湿消瘀。
用法: 温热食豆腐喝汤,单食或佐餐均可。
制法:
牛肉切块,用清水浸泡半小时捞出,控干水分。陈皮切丝,萝卜切滚刀块。锅内清水烧开,放入牛肉煮沸,去泡沫,再煮至牛肉熟透时加入陈皮、萝卜,改用小火炖,待萝卜煮烂后下盐、味精调味即可。
功效: 调气活血,滋补肝肾。
用法: 吃肉喝汤。
肝胆湿热
制法: 将泥鳅加食盐、黄酒、水适量,炖至五成熟,加入豆腐,再炖至鱼熟烂即可。
功效: 清热利湿和中。
用法: 喝汤,食豆腐及泥鳅。
制法: 先将薏米、粳米煮成粥,加入黄瓜片煮2~3分钟即可。
功效: 健脾清热利湿。
用法: 可作早晚餐食用。
制法: 泥鳅活杀,用开水洗去黏潺及血水,与溪黄草、生姜一起人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煮1~2小时,调味即可。
功效: 清利湿热。
用法: 隔日1次,饮汤食泥鳅。
制法: 上二味加清水适量煎煮取汁。
功效: 清热利湿。
用法: 每日1剂,代茶饮。
制法: 将上二物放瓦锅内,加适量水,文火煮至烂熟。
功效: 利湿退黄,泄热通便。
用法: 隔日服1次。
制法: 金钱草切细,加水20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渣取汁,放入梗米、冰糖,再加水400毫升左右,同煮为稀粥。
功效: 通淋排石,利胆退黄。
用法: 每日1剂,早晚温热服食。
肝胃不和
制法: 将佛手切片入瓶内,加白酒浸泡20日后饮用。
功效: 疏肝和胃,行气止痛。
用法: 每日1次,每次3~5毫升。
制法: 按家常做法作为汤面,不放油或放少许麻油。
功效: 开胃消食。
用法: 作主食温热食之
制法:
将鸡内金用文火炒至黄褐色,研为细粉。先将粳米、白糖入锅内,加水800毫升左右,煮至粥将成时,放入鸡内金粉,再煮一沸即成。
功效: 健脾消食。
用法: 每日早晚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