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足球不是搞人身攻击就是个人崇拜

(2008-02-21 08:45:24)
标签:

体育

分类: 足球评论
 

中国足球不是搞人身攻击就是个人崇拜

 

20年来,中国足球不是搞人身攻击,就是搞个人崇拜,矛头就是对准主教练一个人。而日本在每一个层面上努力建设。

 

20年来,中国足球一会注重防守,一会强调进攻,一会英式打法,一会欧洲拉丁。而日本足球沿着技术的风格坚定前进,从小孩到成人。

 

20年来,中国足球为思想而斗争,制造各种空洞的概念,军训、整风、血性、血拼、剃头。而日本为足球本身而战。

 

20年来,中国人在足球上面的智慧越来越差,思想上越来越浅薄,越来越文革化,把足球当作发泄的痰桶。而日本的蓝魔齐声高唱,胜败不变。

 

你没有相同的感觉吗?这可能根本不只是两国足球的差距。

 

这个差距你也有份。

 

 

自从杜伊执教以来,“血性足球”和“提倡进攻”仿佛是杜氏足球的标志,面对抗击日韩的失败,这种概念也显得苍白起来。

 

我一向反对把足球技战术的东西和“血性”结合起来。“血性”,具体是什么意思?好像中国人看球不是看谁踢得好,谁踢得赢,而是关注谁特别拼命,谁是精神上的胜利者。我经常听见别人说,只要拼了,输了也没有关系。鲁迅当年写阿Q的时候,就料定几十年后中国必有这样的球迷。

 

看球就是看赢,输了骂两句也无所谓,但总是额外希望别人把“血”拼出来,从心理学上来讲,就是“虐待狂”,根据理论,“虐待狂”的根源就是被虐。看见什么“某某血战,虽败犹荣”这样的说法,就禁不住恶心。

 

遇上强队,所谓踢得顺,会有很多因素,比如对手这批队员不行,或者自己风格上能抑制对方。但踢得顺给人的感觉就是拼了,但可能场上并没有拼,或者无论胜负都拼了。我的切身感受是,只要是代表国家队比赛,国旗国歌那么一来,没有一场比赛不血性的,尤其是遇上韩国日本,那股子情绪就会更加激烈地爆发出来,但是有用吗?

 

我特别希望中国以后别总拿精神上的东西说事了。准备会上,教练拍桌子跺脚的,“你们今天上去,都给我照死里踢!”队员想知道的是,具体怎么踢,为什么要这么踢。打韩国队日本队都输了,又整出“拼搏精神还在”这样的论调,等于从智慧上就又输了一阵。我倒愿意说我们没拼,因为人家会问,你们拼成这样还输,也太差了吧!

 

自此阿Q把精神胜利法遗传下来以后,我们就围绕着这个主题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制造了许多有趣的概念。“进攻足球”也和“血性”的意思一样。说实在的,把802阵型变成208阵型,本质上没什么区别。当然这么说有点夸张,可是足球比赛是攻守平衡,过于强调进攻和过于强调防守在逻辑上是一致的。

 

一次又一次排山倒海的进攻当然好看,但是代价是被对方打反击。进攻足球就体现快速向前,所以长传冲吊是最好的进攻足球,充分快速向前,所以大家爱看英超。如果你嫌打法简单,想看细腻的,把球倒起来,除了技术因素外,就需要在中前场增加人数。可是进攻的人多了,是很热闹,但反过来说,防守的人就少了,也给对方的反击增加了成功率。

 

我青少年的球迷时代就是在不断“被反击”的噩梦中度过的。那时候,中国队好像和谁都有的打,可是总是输在被对手抓了个机会反击了。对方带球长驱直入那一幕幕情景至今仍印在我的脑子里。那是中国足球战术的蒙昧时代。后来,大家明白了,在进攻的时候,后卫线最好留两个人站中路,中场也留两个人站他俩前面,这叫防守的层次,起码反击时,对手从中间打不进来,走边路毕竟距离长,下底了还要传中才行,有这个时间,我们的队员就赶回来了。所以,近十年来,国家队已经基本上没有被反击过了。

 

进攻和防守像是跷跷板,是此强彼弱的一对矛盾,夸大哪个都不对,“进攻足球”和“血性”一样是抽象空虚的概念,毫无具体的内容。球输多了,连脑子都输傻了,搞了一些玄妙的标签自慰,结果就是越输越惨,但越输越有话说。

 

发表《足球报》“东方一枪”专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