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保朱倒朱都有利益驱动 呼唤一些不同的声音

(2006-11-16 09:26:04)
分类: 足球评论

保朱倒朱都有利益驱动 呼唤一些不同的声音

 

最想说的话:

 

挺朱的葛爱萍遭到了最多的奚落,但是,倒朱的写手同样有自己不容易被读者看到的潜在利益,不必装的太高尚;

 

中国足球10年来骂走了一个又一个教练,骂声越来越响,骂人的人越来越多,用的词越来越狠。那些人一个一个都下课了,可是中国足球越来越完蛋;

 

我的立场永远和努力工作、认真做人的运动员和教练员在一起,中国足球在倒下无数中国的外国的教练之后仍然垮掉,在换了无数批队员之后仍然完蛋,就说明他们不是罪魁祸首;

 

现在挺杜伊的人估计大半去年此时也围在朱广沪身边谄媚,杜伊刚来了一个星期,一定要说他水平多高,只能说是犯贱;

 

中国足球不能总是针对搞业务的个人滥骂,骂得所有的人都狂躁起来,多么简单的道理都说不明白了;

 

当然,如果你不爱足球,或者是以骂足球为自己的人生乐趣或发泄自己的人生抑郁,或者痛骂个人、调侃一切是自己的收入来源,则不在本讨论范围。

 

呼吁一些不同的声音:

 

我不知道写博客有什么具体的好处,但点击量确实是个好玩的东西。因为绝大多数的博客都没有稿费,所以点击量就成了一个乐趣。点数少的时候,我觉得博主的心态就还算健康,但点数上了几千万的时候,一些复杂的想法就会出现,比如最近童话大王郑渊洁写的博客《我为什么不学英语》。

 

我从这篇不长的文章里看出了太多的“迎合”,或者叫做“市场行为”。因为中国人民的英语水平尚十分有限,而新一代的中国人更是遭遇了诸如四六级考试的折磨,所以相当多人对英文学习萌发了痛恨之心。既然读者市场有这样的情绪,郑渊洁就描叙了一下自己在不懂英文的情况下,利用中文获得了成功的故事,称“看到那么多人放着母语资源不用,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学习外语,我就窃喜”,借以安慰那些外语失败者。果然,点击量越过5万,赞扬者众。可是,中国有几个人能够像郑那样利用母语发达起来呢,何况今天的中国,学生毕业时面临的竞争是多么激烈,远不是郑写童话那个年代的样子了。孩子们多掌握一门外语,只会让他们在竞争中多一点点优势,能有什么坏处。

 

中国缺少严肃意义上的评论者,尤其是在这个博客时代,新闻与评论都无法超越市场最终的审判。是写自己所想,还是写读者所爱,已经是个哈姆雷特式的问题了。

 

比如,中国队这一年跌跌撞撞,人们都把骂声倾泻在朱广沪身上。应该说,“倒朱”就是当今的市场。要想文字的销路好,就要骂起来,理性是退居市场之后的问题了。我深刻地领会到这一点,主要是来自于人们对“贾秀全打人真相”的议论,我惊人地发现,相当数量的读者根本不在乎这条新闻的真假,尤其在国青战败的当下,“倒贾”就是市场,凡是对贾秀全不利的报道才是更畅销的商品。

 

不知道是我们足球这个圈子的普遍素质不够,还是我们现在整个社会的风气都是如此,不是吗,一些人已经开始留恋八十年代的人文情怀和理性精神了,而那确乎是个还很不“市场”的时代。足球评论的彻底开放,也就是离“中国足球十问”事件,已经有十年了。这十年间,中国的球迷一直被一个十分荒谬的观点绑住了自己的理智,就是中国足球的成败都系主教练一人!这是个太没有道理的看法,舒桂林说的好,当所有的主教练都不行的时候,那就不是主教练的问题。十年了,国字号的主教练谁行了,除了米卢抽出了亚洲之外,一个接一个的主教练全都给骂跑了,而米卢世界杯后不也是夹着尾巴走的吗,中国足球好起来了吗?

 

在市场决定一切的今天,让报纸逆潮流而上是不现实的事情,但每一个写字的人对社会还是应该承担一些责任。杜伊带队六天,靠着刚刚集训了两次的郑智,踢进了一个“爱国”的点球;靠着刚刚从贾秀全队伍回来了两天的王大雷,守住了几个必进的球;靠着踢赢一帮非洲联赛的疲劳小孩儿,忽的一下子,就出现了诸多赞扬声,这让我不得不怀疑这些赞扬有多少作者的本意,还是来自于对市场的一份追逐与无奈。

 

虽然观点有时不同,但我尊重一切足球评论员,也理解他们在各自的高度上都有自己的一份艰难和需要保留的一些个性,但是为什么-一支球队踢不好球,不能只怪罪主教练一个人-这样一个平实简单的道理,在我们足球这个圈子里就那么难于让人接受。评球的人都多多少少也踢一些球,都应该懂得球是场里的人踢出来的,结果是双方队员实力的比拼,而所谓大元帅的神机妙算、巧布天罗只是在《三国演义》中的情节。象今天中伊比赛,射门比是156,攻入对方30米是3217,角球是125,以往对新加坡两战也基本如此,主教练的任务是利用战术制造胜势,但机会出来了,队员临门一脚把握不住,你也一定要说是主教练的责任,这怎么也不是经得起细想的道理。

 

我觉得一个人在一群人中间看球的时候可以近乎疯狂,但在台灯下码字的时候,还是可以理性起来的。我不信哪个评论员看不出上面的道理,但写出的东西往往有着太多的包装。就像一些市场化了的英文教师,自己外语过关了,一定是当初苦学傻学的结果;但往讲台上一站,总要编出个匪夷所思的葵花宝典、九九八十一个技巧出来。所以,中国足球形成当今的乱局,也不可低估舆论误导的贡献。

 

部分内容发表于20061116日《足球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