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鲁艺峰老师
林小龙
我与鲁老师认识缘于一次偶然。这一年农历,家乡的文化宫举行祭祀,请了戏班子来演出。我是个票友,自然也要过去看看。正巧下午演的是《大探二》,而其中《大保国》一折中的杨波就是他出演的。这一段我比较熟悉,也听过很多大家的唱腔,尤其是魁智的最多了。鲁老师这一段听起来也不错,我还能随着唱和。
演杨波的有三个,第一折结束后我就等着下几个。不过后面几个听起来就不同了,与先前比较,后面的两位唱腔比较宽,有点言派的味。戏散后,我跑到后台,想找到鲁老师,由于人太多而且我也不知道是哪位,也就作罢了。
晚上,我趁着空闲时间又去找了一番,向多人打听后终于找到了。其实下午我就看到过,只是素不相识,就不敢确认。在别人的介绍下,我和鲁老师相识了。
鲁老师名叫鲁艺峰,是著名高派老生李宗义的高徒。本来是山东聊城市京剧院的老生,现在退休了,又随着湖北武汉市京剧团在温州一带演出,然而我能有幸在这里遇见并相识。今年六十高龄的他身体到也强劲,鹤发童颜并不显老。与他交谈很自然,他比较随和,有问总必答。鲁老师很慈祥,对下辈照顾,团里的年轻演员多,他更像一位老父亲。
京剧团在这里准备演四天。就在那天晚上,我过去的时候带了一些水果给老师。正巧他正与儿子在说戏,我了解到他的儿子(鲁华伟)也是这个团的演员,还是裘派铜锤花脸,当晚的正折就是他的戏《打龙袍》,而且鲁老师还演陈琳。父子同台,一个包拯,一个陈琳。父亲的老生,儿子的花脸,二人配合的很好。包拯的裘派韵味浓厚。戏中的他们把那种父子之情带上了台,如此一来陈琳救包的感情更真切了。
说起鲁老师是高派,其实不然,他除了高派外,其他流派也不逊色,余、杨、马、高各各顺手。几天来我听了他的《大保国》、《打龙袍》、《三娘教子》、《武家坡》等。杨派的韵味、马派的潇洒、高派的高亢,无论哪个他都演得出神。这些折子戏中算《武家坡》我是最擅长的,一场下来我都是一句一句地跟着唱。之后我也发现好些有出入的地方,包括调子、词、以及一些动作。之后与他请教了一番,原来这是和本子有关。本子不同了,琴师对着拉,那么演员就要跟着唱。况且京剧这东西大家都要不断地去创新,去研究合适个人的唱法,自然会有许多不同之处。这点鲁老师真不失大家风范,虽没有昆乱不挡之势,但也流派纷呈。
跟了鲁先生二天,也学了不少东西,填补了我以前的许多无知。好比说化妆,我刚刚入道,对这也不是很了解。我就看着他化,同时他也一点一点地说给我听。老生要怎么化,四面时候要化眉,什么时候不化眉等等。而且还说了些其他有关方面的东西。我的一双鞋子,底下的漆落了,本来想请他帮我把它修一下,没想到团里出来的时候没带,因此也就罢了。不过他还告诉我厚底要如何保存以及保养,尤其是教我怎么上漆。后来我按照他说的试了一下,效果还真不错。
我很敬佩鲁老师,作为一个国家一级演员,退休后的他可以在家安享晚年,但是他却还活跃在戏曲舞台上,而且带着儿子一起。他的许多东西我没来得及学习。不过在和他交往的几天里也让我得到了不少。临别之前我打算送他一副字,都已经写好的准备送出去,但觉得字不好看,就没拿出去了。以表敬畏之情上面写的四个字“艺海奇峰”。
07年1月24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