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来同砚自驾八日游之二

标签:
文山市华龙湖琵琶岛七都古镇旅游 |
分类: 闲逸涟漪--散文 |
文山华龙琵琶七都走马观
正月初五早餐后,我们的车队就按导航向文山方向进发了。开远到文山的高速要返回昆明方向行驶数十公里才分路广昆高速,走弯道较大速度起不来的好几十公里,才进入路况较好的平(远)文(山)高速,提速再行驶好几十公里才到达文山市区。
文山市是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首府,海拔1260米。位于云南省东南部,文山州西部,东北部与砚山县接壤,南部与马关县毗邻,东南部与西畴县相接,西部与红河州蒙自市连接,并与红河州屏边县一河相隔。文山市内地形地貌属滇东南喀斯特岩溶山区,地形复杂,总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处云南省低纬度高原,北回归线横穿市境,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文山市是云南省的东南大门,即进入北部湾、珠三角和通往东南亚国际通道的重要交通枢纽。
午餐后我们先游览了华龙湖公园。其实因为太阳很晒,我们只在州政府对面一侧拍了些照片和几小段抖音。华龙湖是文山市的一张名片,也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水面宽阔,湖边有绿化带、人行道、亭台楼阁等设施,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湖上还可以划船、钓鱼、观赏水鸟等。湖周围各种树木交错,两座拱桥横架盘龙河上,据称,晚上灯光亮起,就像两条腾飞的黄龙。景区在节假日晚上7点还有音乐喷泉。华龙湖公园还建有全长2千米的健康跑道,用透水性非常好的混凝土浇筑而成,无论在上面行走还是跑步都非常舒适。另外,还依托环湖步道,配套感应灯光设备,设计了长约1千米的夜跑道,为喜欢夜跑的市民提供了舒适的活动场地。健康跑道旁的绿植已经成为网红打卡地,新栽种的鲜花颜色亮丽,过路的市民和外来的游客纷纷驻足拍照。









我们又匆匆驾车按导航赶往数公里外的琵琶岛公园。大家在廊亭内鼓动两位女同伴表演太极拳,我却忙着去找当地老先生请教琵琶岛缘何得名。原来,偶然从高处俯瞰三面环水的公园,竟发现被盘龙河与盘龙江拥围在中间的那片绿地,形状酷似一把巨大的琵琶,因而得名琵琶岛公园。
经过重新设计和改造的琵琶岛公园,主要区域分为绿化区和广场(两个大广场和3个小广场),几个广场的设计修建都融合了壮族苗族特色,放置了壮族纸马舞雕像和少数民族同胞击鼓雕像,分别取名为纸马舞广场和击鼓广场。另外,两个小广场上也放置了少数民族少女雕像和铜鼓雕塑,从这些雕塑中可以感受到文山壮族苗族的文化风情。
纸马舞广场是琵琶岛公园最大的一个广场,广场中央有四个展示壮族民族文化特色的纸马舞雕像,广场一边有一段很长的廊亭,可供市民休息。公园内沿路设有休息长椅55条,廊亭内坐凳28条,而且廊亭内都设有灯带,广场中心设有射灯,连周围的小石路上也设有路灯。靠近河边的小道旁,还设计了一面文化墙用作宣传。穿过廊亭,顺着小路一直往前走就到了公园的第二大广场击鼓广场,广场正中央,有一个击鼓雕像,雕像背后是一棵长得郁郁葱葱的小叶榕,据说这棵小叶榕在琵琶岛公园改造之前,就已经生长在这里多年了,现在仍然长势良好,非常漂亮。
















在琵琶岛公园前的公路上,就可以看到文东山上的文笔塔。文笔塔最初建于清朝康熙年间,以后几经损毁,几次重建。20世纪初,兵荒马乱中再毁于战火。又过30余年,抗日战争中,抗日军队利用文笔塔废墟,布置防空火力,防御日寇飞机轰炸文山城,高射机枪对敌机猛烈扫射,为保护全城百姓生命财产,作出过卓绝贡献。上世纪末,州、县政府应顺民心,在东山之巅重修文笔塔。有人说建塔是为镇妖降魔,平息盘龙河水患。其实,建文笔塔完全是从企盼“文化兴邑”作墨,是教化愚蒙,兴盛文业,向上苍祈祷的象征物证。只因天色渐晚,加之大家体力有限,我们便没去登山观塔,而是去了七都古镇。


七都古镇位于文山市城南片区,距文山市政府直线距离9公里,东侧有盘龙江经过,西南侧有山,山水相依,地理环境优越。“莫道人间无胜景,迷在古镇斜阳”,穿行古镇,不经意间会感觉梦回千年。
尚在修建中的七都古镇以“七都文化”为核心,融汇了文山非遗工艺、民俗活动、古代文化、历史名人、特色美食等文化精粹,聚集文山独有的人文精神、历史内涵和百姓故事,完全建成后将成为文山文旅的一张崭新名片。据介绍,作为文山市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的重要抓手,七都古镇的打造既结合了市场需求,又体现了地方特色。整个项目除了已建成的,未来还将建设历史文化博览馆,非物质文化研习馆、民族医药康养中心、特色建筑等内容,并以实景演出、互动体验等多种表现形式,把文山打造成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民俗文化的特色风情之都。









晚餐由特邀好友张昌平兄的爱人游友艳的文山表哥吕先生执意盛情招待,宴会安排在有名的驴肉火锅店,席间,吕表哥还献上一曲敬酒歌,使得男士们乘着酒兴和女士们助唱再饮,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