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纪好客山东八日游之十二

标签:
阿胶世界中药三宝非遗研究廊道游览旅游 |
分类: 闲逸涟漪--散文 |
阿胶世界走马观花的感觉
山东八日游的第七天上午,我们在意料之中而又在意料之外间被领至阿胶世界参观,但根本的是又没在通常的旅游购物套路中被带到相应的商场里接受诱惑消费,佳途没有食言,保证了全程没有强制购物一环。
驰名中外的阿胶(与人参、鹿茸一起被誉为“中药三宝”),是以马科动物驴的皮,去毛熬制而成的胶块。很久以前先民们发现久烹兽皮,其液汁可浓缩为一种黏稠物,用以粘物件,干燥后坚固难破,于是发现了“胶”。人们食胶后可增强体力,能治疗某些疾病,遂成为一种药物。阿胶药用始见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古医著“五十二病方”。东汉《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以后历代本草均有论述。明《本草纲目》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描述:“阿胶为治疗吐血,衄(n,泛指出血)血,血淋,血尿,肠风下痢,女人血痛血枯,经水不调,无子,崩中带下,胎前产后诸疾……圣药也。”唐代以前阿胶原料以牛皮为主,兼用猪、驴、马等皮,至宋代转为驴皮。《本草纲目》将驴皮胶称为“阿胶 ”,牛皮胶称为“黄明胶”,明确分成两种药。中华人民共和国诸版药典均以驴皮制胶为“阿胶”。
东阿阿胶世界,是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旗下主要从事阿胶和阿胶系列及其他中成药等产品研发、生产的现代化工厂(基地),位于聊城市东阿县阿胶街78号,体验面积72381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10000人参加体验。东阿阿胶制作技艺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其技艺流传长达两百年。基地以阿胶制作技艺保护性利用为基本原则,以中医药文化为依托,以工厂为舞台、产品为道具、消费者体验为核心,与全球知名专家团队联合精心打造,具有科普性、互动性、趣味性等强体验感的中医药健康养生体验旅游项目,持续打造了由中国阿胶博物馆、毛驴博物馆、东阿阿胶体验工厂、东阿阿胶城·药王山(笔者将在后续文中提及)组成的集非遗研究、传承、保护与展示于一体的平台,开展日常非遗传播与体验活动。基地专门建设有贡胶馆、炼胶坊以实景形式完整保留了传统技艺内涵。
全国目前有50多个阿胶生产厂,山东、河北、河南、北京、吉林、湖南、安徽、黑龙江、甘肃、内蒙、辽宁等省、市、自治区区都有生产,但以山东产量最大,约占总产量80%以上。 山东阿胶以正宗地道而著称,不仅选料考究,工艺精湛,还与当地水质有密切关系。相传古法制胶,每年春季选纯黑健驴,饲狮儿山之草,饮狼溪河之水,冬宰取皮,用阿井水、狼溪河水,银锅熬,金铲搅,加入参、芪、归、芎、甘草等药汁,桑木柴文火煎炼三天三夜,冷凝切块阴干即得。据考察,当地加工阿胶用水含有一定量的某些无机离子,在加工过程中,有利于蛋白质的水解和去除杂质。无机离子过多,水的比重大,易造成阿胶灰分超标,而比重过小,杂质不易清除。1980年有人对山东、北京、天津、上海、浙江等地的阿胶用水进行了测试,发现山东制胶用水比重在1.0028~1.0038,其他产地则在1.0011~1.0018之间,两者差异明显。
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派来的“导览”(我生造的称呼,只意会不面唤)先把我们带到中国阿胶博物馆,给我们介绍了阿胶的发明发展历史和相关重要人物,让我们参观了阿胶体验馆。体验馆里琳琅满目的产品都不售卖。然后去厂区廊道游览,二楼上的廊道宽阔明亮,外可透过玻璃观光--厂区风景很美,湖光园林,移步换景;内可凭窗观看车间--现代化流水线,工人不多,自动化程度高,卫生低噪。全程轻松愉快,一个多小时,偌大厂区风光,若干车间景象,未曾感觉到一点单调乏味。
最后,阿胶世界还安排了厂里的观光车把我们送回到大门外的广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