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纪好客山东八日游之三
 (2023-11-22 18:18:23)
	
			
					(2023-11-22 18:18:23)		| 标签: 威海刘公岛定远舰博物馆旅游 | 分类: 闲逸涟漪--散文 | 
威海刘公岛诸景点走马观
“好客山东八日游”第三天从青岛到威海大巴须行驶三个多小时。
威海市别名威海卫,位于山东半岛东端,属北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变化和季风进退都较明显。威海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中期就有人类聚居,是夏、商、周三代东方嵎夷之地;北齐天统四年(568年),境内设文登县。这里特别是中国近代第一支海军北洋海军发源地和甲午海战发生地,甲午战争后被列强侵占的“七子”之一。20世纪1987年6月升为地级市。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山东半岛区域中心城市和重要的海洋产业基地和滨海旅游城市。有国家A级以上景区49家,其中国家AAAAA级2家(刘公岛和华夏城景区),另有昆嵛山、圣经山、里口山、铁槎山、大乳山等山地风景区。还是第一批中国沿海开放城市,中国第一个国家卫生城市。
我们到威海主要是游览刘公岛。刘公岛,位于威海湾湾口、横踞威海港出口中央,距威海商港码头2.1海里,为威海市海上天然屏障,在国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素有“东隅屏藩”和“不沉的战舰”之称。刘公岛近似三角形,东西长4.08公里,最宽1.5公里,最窄0.06公里,平均宽度0.77公里,面积3.15平方公里,岛岸线长14.95公里。传说在汉代刘公、刘母曾多次搭救海上遇险船民,渔人为感其恩,在岛上中部阳坡上建造了一座祠庙,内塑刘公刘母像,后称刘公庙,岛名因此而得。此后,南来北往的船只经过,船民常登岸进庙祈祷,以求平安。
1888年(光绪14年)12月17日,北洋水师于威海卫刘公岛正式成立,清政府每年拨出400万两白银给予海军建设。这支舰队实力曾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九。后由于种种原因逐渐落后于日本,并在1894年-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且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刘公岛落入敌手后,经历过日军占领时期(1895~1898),英国租借时期(1898~1930),日军第二次占领时期(1937~1945)及国人自管时期(1945后)。
现在,威海湾水色碧蓝,刘公岛花木茂盛,历史遗迹和人文设施突出,确实是游人观光、休闲的好去处。我们在威海港码头登船,沿途都有成群的海鸥翻飞在船的两边,这种风景挺让人惬意的。两海里的航程很快完成,到了旅游码头,游客下船便进入刘公岛游览区(即迎着威海湾的一面,据说另一面仍是军事禁区)。
按照导游的引领,我们先去每人领了一个电子解说器,游览的是中日甲午战争博物馆陈列馆。我旅游每次到了任何一处表现中国近代屈辱史和爱国人士含冤遭罪的陈列室,都会心情沉重不忍细览卒读,何况作为一个学中文之人历史知识不缺,刘公岛我还在数年前来过呢。
交还了电子解说器,我们乘观光车,先去了“定远舰”景点,这艘崭新的模型是按原型11完整复制的清代军舰,其外观与历史原舰完全相同,它再现了历史上定远舰的风采。很多游客到了都要爬上舰去仔细看看,但我没有上舰去游览,只在下面选角度拍照。
然后我们乘车去到刘公岛东端建于清光绪15年(1889年)的东泓炮台。但因为那里在搞维修,我们未能上到炮台观景并一览古炮雄姿,只进到地道看了下兵舍。便随观光车返回再到了刘公岛西部南岸的麻井子船坞(建于光绪13年,有8万多平方米),但吸引游客的却是专供参观的一艘人民海军的退役潜艇。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里的海军公所我们也进去走了一转,拍了一组照片,最后回到码头广场等待返回威海的船。
在威海港码头出来,我又拍到两张供游人观赏的人民海军退役驱逐舰的照片。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