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途再旅三日游之三

标签:
石门关甲滇南卫生间五道水旅游 |
分类: 闲逸涟漪--散文 |
雄险奇秀幽 人文底蕴厚
“三日游”的第二天上午,早餐过后,大家按时到美食城广场集中,酒店的若干辆“老爷”车把我们团的游友送到石门关前,集体留影和个人自由拍照后,便开始了这次旅游的中心和重点活动游览石门关景区。
石门关,是历史上著名的茶马古道、博南古道、盐米古道及现代滇缅公路的必经要隘,关口两座陡峭的山峰拔地而起,绝壁对峙,犹如一道推开的雄壮巨门,石门关因此而得名。据称,石门关意即“天开石门”(“天开石门”也是漾濞的古十六景之一),是一处典型的峡谷地貌景观,峡谷呈V字形。
从关门往里走,但见百丈绝壁,青藤高挂,飞泉倒悬,还有一丛丛水芭蕉散布其间。为防崖上碎石下坠,景区为游客准备了安全帽,人人都必须戴上。溪畔游道是平坦宽阔的水泥公路,缓缓向上伸展,可以想见,古代过关的通道定然异常凶险难行。再往里走,有三层瀑布,一排排起伏翻动的野草,几棵古松斜立,衬托出峡谷的秀美幽静。时值盛夏,石门关、石崖上、清泉边,兰花、杜鹃、映山红争妍斗艳,满山满谷馨香四溢。民国诗人杏子轩游石门关吟道:“归来时节野花香,和风送暖拂衣衫。莫道故园山水美,石门之秀甲滇南。”
整个峡谷高三百多余米,宽约百米,长千余米。峡谷两岸壁削千仞,巨石突兀;清流穿峡,飞瀑层叠;藤蔓攀岩,花奇草异,风景幽秀,令人神往。明代学者徐霞客、李元阳曾不畏艰险前往游览并留下记述文字。清代地方绅士杨友楠有诗云:“石门倚背点苍隈,陡壁葱茏屏境排。峭拆双峰大柱立,参差各异岫屏开。穿林野鸟飞难度,绕蹬山僧去似回。”
石门关自古就是重要的战略要道,蜀汉丞相诸葛亮经此征南中,隋朝名将史万岁经此攻击羌族首领爨翫,唐朝韦仁寿、梁建方经此平定西洱诸蛮,鲜于仲通讨南诏闭石门关,韦皋复经此通南诏,后晋段思平经此灭杨干贞,元军统帅忽必烈就是从石门关翻越苍山攻灭大理国的。
还说有古代文人墨客虽游了石门关,但却不能进入石门关纵深之处尽兴而抱憾,明代李元阳惊呼石门内“忽惊飙从空中飞坠,声如訇雷,凛乎不可留,从者扶挽而出。”徐霞客考察到石门关口叹道:“但门以内则石崩水涌,路绝不通,乃复上就北岐蹑磴”。二位先贤不能进入石门纵深游览,不能说不是一种遗憾。随着岁月的流逝,历史的沧桑巨变,现代人能随心所欲进入石门纵深探幽走险,实在是一种福份。
我们游到一座有人守护的桥边,不能再沿公路上行,而折入了一段专供游览的石级,然后上到一个深约丈许清澈见底的水潭边,水中锦鲤不少估计是放养的。回望来时石门,只见窄窄的一条缝。徐霞客当年曾于此留下游记:“因矫首东望,忽云气迸坼,露出青芙蓉两片,插地,骈立对峙,其内崇峦叠映,云影出没,令人神跃。”
绕到水潭对面的溶洞,我们见识了石门关独有的绝不煞风景的网红生态卫生间:隐藏于天然溶洞,七彩灯光照耀着钟乳石,被游客当作一道美景留影。
水潭旁是水泥公路的尽头,也是少量观光车的掉头点,再旁边是游客休息躲雨阳和买小吃饮料瓶装水的场所,再往前靠近横拦关后的翠屏山,大概该称“五道水”观景台,但见一条壮美的瀑布从密林深处倾泄而下,亦如一幅“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动人画卷。而另一边挂在石门河上的几条白练也很壮观。
近年成的高空玻璃栈道也从五道水起,蜿蜒盘旋于石门关隘口北面清凉山的悬崖峭壁上,拾级而上,最高点是一段长80米的玻璃栈道,行走其上犹如“凌空漫步”,惊险刺激。此外,栈道另一侧还有一个凸出栈道外7米的玻璃观景平台,可供游客俯瞰全景。只是我们的游程不含高空玻璃栈道。游罢五道水景点,我们便原路返回酒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