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冀辽吉黑遂愿游之十

标签:
山海关第一关城楼马道旅游 |
分类: 闲逸涟漪--散文 |
访古天下第一关之幽情
到达山海关景点之前,先要经过古城商业街。古城商业街明显以山海关景点为依托全新打造,据说有四条大街:
北大街主要是院落式度假酒店,包括体验式小客栈和酒吧。这样的定位既能弥补当地市场的欠缺,也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关注,以期成为游人留恋山海关的一个特色。南大街主要为特色小吃,其次为现代家居卖场,还有四合院。我们按导游的要求,在这条街上自己解决了午餐。西大街主要展现“关”文化博物馆,还有演艺坊和古典酒楼,介绍山海关古文化和地方民俗,展现人文景观。东大街主要为旅游文化商品和创意文化产业,包括民族的,特色的剪纸、绘画、摄影,雕塑等。东大街最紧临天下第一关位置设立了旅游文化商品店。
山海关古称榆关、渝关、临渝关、临闾关。古渝关在抚宁县东二十里,隋开皇3年(583年)始筑;唐贞观19年(645年),唐太宗征高句(gu)丽(lí),自临渝还;宋宣和末年,渝关为女真所得。明洪武14年(1381年),中山王徐达奉命修永平、界岭等关,带兵到此,以古渝关非控扼之要,于古渝关东60里移建山海关,因其北倚燕山,南连渤海,故名山海关。被誉为“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
山海关(老龙头)1990年以前被认为是明长城东北起点,后来考古发现明长城实际起点在辽宁丹东宽甸鸭绿江畔的虎山。虎山长城始建于明成化5年(1469年),当时主要作用为防建州女真侵扰。《明史·兵志》也有载:“终明之世,边防慎重,东起鸭绿,西至嘉峪”。努尔哈赤称王后为保其“龙兴之地”,颁布法令严禁山海关内人来,也不关内人许在满人发祥地范围内耕种、狩猎。因此兴修柳条边,下令将包括虎山长城在内的大部分辽东长城拆除掉。虎山长城现已修复1250米,有过街城楼、烽火台、敌台、战台、马面等十二景。其中“一步跨”是我国距朝鲜水陆最近的地方之一。我想,这不应是题外话。
游览山海关景点主要是“天下第一关”城楼,我们从“马道”一步步登上去。相关资料介绍,山海关城池周长约4700多米,整座城池与长城相连。以城为关,有四个城门,东称“镇东门”,西称“迎恩门”,南称“望洋门”,北称“威远门”。关城东南、西北和西南隅各设水门一座,墙外有护城河环卫。东门为“天下第一关”城台高12米,城楼高13米,东西宽10.1米,南北长19.7米。楼分两层,第一层高5.7米,第二层高8米。城楼上为歇山重檐顶,顶脊双吻对称,下为砖木结构,四角飞檐,饰以形态各异脊兽,造型美观。据说有史料记载,“天下第一关匾传为邑人萧显所书”,萧显是明朝成化8年进士。匾长5.9米,宽1.55米。原匾现珍藏于城楼一楼内供游人瞻仰,现悬挂于城楼檐下的是附生(初考入府、州、县学而无廪膳可领的生员)杨宝清于1920年摹刻。
1644年,吴三桂引清军入关,顺治迁都北京,山海关的军事防御作用从此失去实际意义,八国联军入侵和抗日战争时还惨遭鬼子们蹂躏。
1958年,山海关南门西的南城墙,开21米豁口作通道(1956年到1994年,先后修复镇东楼至威远堂和镇东楼至靖边楼城墙,修复靖边楼、牧营楼和临闾楼)。1961年,山海关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墙体内修建互连互通防空洞。1985年,山海关被列为“全国十大风景名胜”之首。1987年,包括山海关在内的中国长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0年,被中央文明办、国家旅游局授予“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称号。2007年,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评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15年10月被国家旅游局通报批评,取消5A级资质,2018年11月又成功复牌)。
全程两个小时的时间太紧,游完游览“天下第一关”城楼,却没能再多游下两边的城墙,多详观下关外的风光,多拍些写真的照片。又“留白”了不少历史人文的内容,也只好去想象去揣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