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三小时管窥民族村

标签:
滇池路民族村文化旅游 |
分类: 闲逸涟漪--散文 |



星期天中午,忽然想起在昆明这么多年却未去过云南民族村,于是立刻赶过去,凭老年证换了免费门票,匆匆入园,花100元(每人50块)上了景区观光车。师傅态度很好,把我们拉到各民族寨前,逐一简单介绍和导览,还在将有表演处停车,让我们去看完表演后再打电话让他开车来接。我们的时间太短,步行体力也不足,走马观花也不行,还幸好有观光车才得以管中窥豹略见一斑以推测全貌。
“云南民族村”位于云南省昆明市西南郊的滇池之畔,与西山森林公园、大观公园、郑和公园等风景名胜区隔水遥望(其实肉眼根本看不到晋宁区的郑和公园);还有索道连接西山龙门景区的旅游环路,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向旅游者反映和展示云南25个少数民族社会文化风情的重要窗口。还是国家民委民族文化基地,CIOFF中国委员会民间传统文化基地和国家民委全国首批民族工作联系点之一。
景区内水陆交错,清新优雅。各村寨景点错落有致,风格迥异。有绿荫小径,亭阁回廊、拱桥石阶相衔相接,与滇池湖滨大道首尾贯通。游览线路转水回,柳暗花明。自然景观和得天独厚的天然调节,花枝不断,四季缤纷,月月都有动人美景。
游客在村寨里观赏民俗表演、品尝民族风味小吃、购买民族工艺品。结合各少数民族节日,还有白族的“三月街”、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傈僳族的“刀杆节”、景颇族的“目脑纵歌”、纳西族的“三朵节”等独具特色的民族活动,让游客沉浸在各民族文化的海洋里。
据称,云南民族村本着二次创业、发展的主题形象,基本方针是:一个突出——突出云南民族文化;二个提高——提高休闲度假旅游者的比例,提高高端客源、海外客源的比例;三个抓好——抓好休闲度假特色培养,抓好市场营销宣传,抓好经营管理改善;四个结合——文化与旅游结合,自然与人文结合,传统与现代结合,数量与质量结合。
主要村寨:
白族村内以飞檐斗拱,雕梁画栋传统民居为主。“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扎染坊”、“木雕屋”、“花园茶社 ”、“戏台”、“本主庙”和“崇圣寺三塔”等布局,整座村寨院落鳞次栉比,宽敞整齐。一条“大理街”贯通南北,沿街设有民俗馆和蝴蝶展馆。
彝族村三虎浮雕墙与虎山造型表现彝族虎文化特色。太阳历广场中央图腾柱上太阳、虎、火和八卦图形象,环绕黑白面向不同的10个月球造型。广场外圆周分布12生肖石雕。依山而建的“土掌房”建筑群,真实再现彝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观。
苗族村选取山地为营造环境,提炼了苗族建筑的精华。吊脚楼展示苗族服饰及手工制作工艺,民居楼则反映生活起居民间风范。苗族芦笙舞又称“跳歌”、“打跳”、“踩芦笙”,是苗族自娱和表演结合的民间舞蹈。一年一度的“花山节”是传统佳节,“祭鼓节”是民间最大的祭祀活动。
傣寨三面环水,绿树掩映。一幢幢“干栏式”竹楼,通过蜿延红砂石小径联向肃穆缅寺。巍峨壮观的白塔,精巧玲珑的风雨桥和风雨亭、水井、钟亭等建筑充满傣家浓郁风情。一年一度的“泼水节”期间,有“象脚鼓舞”(嘎光舞)和“孔雀舞”。期间还赛龙船、放高升、放飞灯等。
藏族村有大小坡顶民居和雕楼式平顶民居。藏传佛寺、迎宾白塔和象征吉祥和睦的“白牦牛”雕塑与藏式建筑映衬,相得益彰。节日期间,唱民间歌谣,跳锅庄舞、弦子舞,还进行跑马射箭比赛。黄藏历元旦是藏民最重要的节日,要着盛装拜年,到寺院朝拜祈福。正月15各大寺院举行法事; 农历4月初8转山会(沐佛节、敬山神);5月端午赛马大会;7月“旺果”节;冬月29跳神会等。
瑶寨由民居吊脚楼、平房民居及乡村道观、粮仓、寨门等构成,错落有致。音乐、舞蹈与其民间歌谣一样起源于劳动与宗教。舞蹈著名者如长鼓舞、铜鼓舞,系祭祀盘王、密洛陀的大型舞蹈。民间还盛行狮舞、草龙舞、花棍舞、、上香舞、求师舞等。大节日有盘王节(俗称“跳盘王”)、春节、达努节、中元节、社王节、清明节等。
阿昌寨以合院系建筑为主体,与寨门、手工作坊互为呼应,青瓦砖墙石础抬柱。阿昌族热情好客,尊老爱幼。有客来主人好酒好茶招待,吃饭礼让上座,年轻辈分小可推辞坐边或下方;敬酒倒茶忌不礼让接受。无论会否喝酒喝茶忌不接受;劝饭时无论饱否都应伸双手捧碗相接。节日有“进洼”、“出洼”、“白柴”、“水节”,户腊撒阿昌族节日有赶摆、蹬窝罗,会街节、尝新节、泼水节等与傣族相同。
摩梭之家四合寨楼紧依“泸沽湖”畔用原木建成风格古朴的“木楞房”。充满奇异和神秘色彩的摩梭人居住在滇西北高原宁蒗县泸沽湖畔,人口约8万多,至今还保留母系氏族和母系家庭生活习惯。“摩梭之家”风光秀丽,摩梭姑娘载歌载舞向贵宾献上酥油茶,为游客荡起“猪槽”船,一曲“玛达咪”情深意长。
大部分村寨我们都没进去参观,按师傅的指引适时观看了彝族歌舞和傈僳族上刀杆后便乘车回到先前的上车处,看到时间已差不多,便游出大门来了,心里想着另选时间邀约几个朋友上午就入园再从容游览一回两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