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宝14个月的时候,我在当当网上购买了《棕色的熊,棕色的熊,你在看什么?》精装绘本送给她。
该书非常精美,以至于童宝把其中的一页撕开了一个长口子,我这个当妈的都心疼的不得了。我“哎呀”一声,童童吓了一跳,她用很惊讶的眼光看着我,我立刻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改口到:“没关系,宝宝,书就是用来玩用来看的。”我没有继续说“宝宝应该爱护书本,书本被撕坏,书本也会疼”这类的大道理,我知道这些话对童宝来说是毫无意义的。我清楚的记得,我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书的边角还一直卷到书脊,曾经被老师狠狠地批评过一顿。所以,一个14个月小宝宝的书被撕得七零八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如果能有简装本,价格再便宜一些就更好了。
起初,童宝对这本书一点儿都不感兴趣,一次只看两页就跑开了,我每次都坚持着默默叨叨的把书的内容读完。我也有一点儿失望,我是看这本书的评价比较好,很多妈妈都评价宝宝喜欢看才买的,看来又不适合童宝。
书的文字内容非常简单,都是一些排比的句式反复重复,比如“棕色的熊,棕色的熊,你在看什么?我看到一只红色的鸟在看我。”“红色的鸟,红色的鸟,你在看什么?我看到一只黄色的鸭子在看我。”“黄色的鸭子,黄色的鸭子,你在看什么?我看到一匹蓝色的马在看我。”我读了一遍后就背下来了,如此琅琅上口,反复强调,所以我认定,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低幼读物。
书的图画内容有那么一点儿抽象,都是绘画出来的小动物,而且有“红色的鸟、蓝色的马、紫色的猫”这类完全不符合现实的内容。
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一有时间,就拿出这本书陪童宝一起看,读给她听,可是她始终处于半游走状态。
昨天晚上睡前,我和老公两个人又一起陪童宝看这本书,童宝居然非常安静地一页一页地听我从头到尾完整地读完了这本书。童宝最喜欢最后一页,是这本书所有内容的一个回放,都集中出现在一页上。我很随意随机随序地问了童宝两个动物在哪里?宝宝都做出了准确识别。我一下子来了兴趣,把所有的动物都问了一遍,宝宝居然都做出了准确识别。该书的图画内容属于有点儿抽象的,有点儿儿童画的意思,看来童宝的认知水平已经达到非常好的水平了。接下来,我又对童宝进行了一个小测试,让宝宝指出红色的小动物在哪里?黄色的小动物在哪里?紫色的小动物在哪里?童宝正确完成了“红色的鸟”的指认(目前我只教过童宝识别红色),“黄色的鸭子”没有完成正确指认,但是用语言告诉我黄色的是“鸭鸭”,至于紫色的小动物就是胡乱指一气了。
由此我推断,目前童宝对于“熊、小鸟、鸭子……”等此类名词已经具备了很好的识别能力,但对颜色的对应关系还尚未建立。同时也充分认证了儿童阅读也是一种听力阅读,童宝的头脑中已经形成“黄色的鸭子,黄色的鸭子”这个语汇。
老公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他说书中描述的“红色的鸟,蓝色的马,紫色的猫”这些都和现实生活中完全不相符啊?会不会对宝宝产生误导?我倒是觉得没关系,小宝宝的世界里就是天马行空,任由驰骋的,更多的是想象力和创造力,就像《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里提到的“河流是粉色的”,《卡尔威特的教育》里提到的“苹果是蓝色的”一样。
由此看来,童宝还是很喜欢这本书的,而且其实对这本书的内容已经耳熟能详了,当宝宝一下子展现出她的理解力时,令我惊喜不已。儿童的成长是一个内在驱动的过程,我相信童宝在色彩敏感期到来的时候,一定能够很好地识别并使用颜色。
作为父母,有时间的时候需要多读读育儿书,本身也是一种自我成长,而且育儿路上遇到的烦恼其实书中都有答案,当宝宝快乐的时候,父母也更能体会其中的乐趣。
推荐指数:五星
以下内容为4月12日补记:
童宝是超级喜欢看《花园宝宝》的,她经常喜欢拿着《花园宝宝》DVD碟的外包装欣赏,周末,我偶然问童宝“哪个是玛卡巴卡?哪个是唔西迪西?哪个是汤姆布利伯?哪个是依古比古?”宝宝居然全部回答正确,她的智慧总是让我有意外的惊喜,这么绕嘴的外国名字都能记住了,看来猫猫、狗狗之类的名词对她来说已经很简单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