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梅花美图散文休闲 |
分类: 我眼我见 |
许是被今年千娇百媚的梅花给迷了心窍,每天早晨送完孩子,心里记着的头一件事,就是要去赭山赏梅。只要不做早间节目,赏梅的一个多小时,就是我一天中最受用的时光。
清晨,小径两边的草叶上朝露未干,温暖的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轻洒下来,早春的气息是如此的怡人。梅,开在路边的山坡上,一波波地怒放之后,比前些日要少了很多,这里一枝,那里几点,浓淡密疏,却是恰到好处。
前日雨天里还打着花苞的红梅,今天竟都一一绽放,吐着嫩黄的蕊儿,颤巍巍地立在枝头,任着春风亲吻羞红的面颊。一朵,两朵,一枝,两枝......颜色如新。
听人说,赏梅是有讲究的--梅花不能太密,密极了挤凑在一处,便没了韵味,须得疏密有致,方能相得益彰。这似乎与朗诵有着相通之处--有抑才有扬,有扬方得抑,若是一路扬了上去,诵的人尚可支撑,听的人岂非太累?一样的道理吧。
赏梅不能光看梅,粗糙的枝干也是应当留意的。倘若拍下照片就能发现,那些毛毛糙糙的枝干,往往更能衬托出梅的娇美,特别是那些新生的梅,柔嫩与苍老,鲜艳与厚重,两厢对比,更觉强烈。
尤其喜欢梅花那苍老、枯瘦嶙峋的枝干,犹如一位历经沧桑、虽在岁月的风刀霜剑中扭曲了身躯,却依然矍铄干练的老人,为了让孩子们尽情盛放,默默地倾注着心血--中国的梅枝,中国的老人。
盆栽的梅,造型宜奇宜曲,故有病梅之说。而赭山之梅植于户外,形状自属天成,花,也得以肆意而发。虽是如此,或星星点点,或连绵一线,或交错相间,竟也都似设计好了的,颇得国画之精髓。
梅,是有生命的。赏梅,远观其形,感受错落有致的结构之美;近,则观花色,听花语,解花情。似这一朵红梅,刚吐了蕊,还没全开,娇艳的花瓣脉络丝丝--那是梅的血脉!微启朱唇,她似在沉醉于春光的明媚,又似在忐忑中等待蜂儿的赞叹。
蜂,是赏梅时的常见客。和蝶相比,蜂显得更为绅士,也更为温柔--轻轻地飞临,试探似地轻触花瓣,仿佛在等待梅的许可。之后,侧立于花瓣之上,伸出细软的手,轻抚嫩黄的花蕊......临了,还会围着梅飞上几圈,像在道别,更像在称谢。
这一边红梅尚有千枝未发,那一边的白梅则已近花期尾声,也越发显出疏梅的别致来。
于花而言,一季春来一回更替,几回春日便是生命的全部--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于树而言,新叶旧枝,新香旧蕊,不过是刚刚换了身衣裳罢了,它还有蝉鸣相伴度夏,还有秋风梳理落发,下一个冬日,又会有新芽牵动着美丽萌发......
然而至少,在这一春,人们因花而来,因花而赞,因花而流连。树的生命,也因这一春的花而精彩,而不同。树,是有生命的,树,是会记得的,
如同我们自己,生命短暂,多少遗憾,多少失落,多少悲伤......可若是沉醉于此不能自拔,一生的时间转瞬即逝,尚未及回味甘甜,便已是暮日秋风。而天地,而世界,并未有所不同。后来的人们或许会记得你--那副愁眉不展哀怨伤感的模样。
与其顾影自怜,枉自嗟呀,何不轻松一些乐观面对呢?把失败与挫折写进人生的阅历,把努力与积极立为人生的态度。即是花开,就请盛放,即是活了,还要精彩--玉梅谢后阳和至,散与群芳自在春。
前一篇:雨润花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