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房产/置业房价疯涨政府责任评论 |
分类: 评说地产 |
近一阶段,有关芜湖房价快速上涨的话题再次为人们所关注。芜湖的房价高吗?芜湖的房价是不是涨疯了?市场能不能调节到房价?
出于节目的便利条件,我们保留了网上销售开通后的绝大部分日子里,我市住房销售情况及成交均价的记录,先来做个对比:
*四三新政发布前的最后一天,4月2号当天,全市入网项目56个,可售总套数3242套,其中住宅1648。住宅成交均价每平3385元。
*四三新政后,第一个开盘的商品住宅项目香格里拉花园五期摇号预售之后,7月29日,全市入网项目68个,可售总套数3477套,其中住宅1858。住宅成交均价4292元。
*再看看昨天,12月4号,全市入网项目83个,可售总套数2854套,其中住宅1891套,住宅成交均价4990元。
从4月到12月,成交均价每平增长1605元。或许这样的算法并不全面,不够专业,但是我们随机选择的三天统计结果,应当说在某种程度上还是能够说明问题的。增长率到底是多少?不言自明。
再来听听老百姓是怎么说的吧:(录音
*房价不要问老百姓,老百姓怨苦叹心。
*房价太高,老百姓根本买不起。
*买不起,我们买下来就是房奴了,按揭贷款也根本背不动。
*都说是啃老族,现在年轻人不啃老怎么搞,到哪买得起房子......)
为什么房价会十个月间猛涨如斯?为什么一边是受不了的呼声,一边又是排队的热烈景象?
问开发商,开发商回答,房价的上涨是由地价上涨引起的。
有一定的道理,可也不全有道理。如果把绿地的37.12亿地价与华强的4.11亿地价相比较,那当然,地价肯定是房价上涨最直接的原因。可是如果我们把香格里拉,把长江长等等地块自己的地价与自己相比,会有什么不同吗?同一批次拿的地,在同一个项目中,地价肯定是一致的。那房价呢?香格里拉一期开盘时每平不到2000元,而7月24日开出的尾盘,4773.63元/m2,地价有不同吗?长江长首批开盘均价每平约2500元,当时也是芜湖房价之最,可上一次开盘均价4753元/m2,据传言,本月即将开盘的12号楼,均价将超过每平7000元。地价有不同吗?没有不同,所不同的是商人对将得利益的高度预期,逐利心态使然。然而商人,就是为了追逐利益最大化的,这又有什么不对吗?只要是按章纳税守法经营,谁又能说开发商缺少社会责任感?
问政府物价部门,物价局会无奈地说,商品房实行市场调节价,开多少,是高是低全由市场决定,政府这块不过是备案而已。
是啊,行政要依法,由市场来调节的商品房价,行政手段是无法过多干预的。开发商房子价格卖高了,老百姓不去买,按照市场规律,还怕他不降价?
唉,还真别说,真还就是只涨不降了。这是为什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举例说明。
老百姓要吃粮,吃粮要买米,现在市场上卖的米,有几毛钱一斤的,也有一两块一斤的,还有七八块,甚至十来块一斤的。大家各取所需,量入为出,皆大欢喜。饭都有得吃。
可如果有一天把七块钱一斤以下的大米统统收起来,或者统统调到七块一斤,会是什么结果?老百姓扎起嘴巴不吃饭吗?肯定不会。会抵制高价不买米吗?肯定不会。在这种情况下,市场经济可以自行调节粮价吗?肯定不会。粮照要吃,米照要买,但是社会动荡迫在眉睫。真要如此,国家一定会在特别时期出台特别政策,什么市场经济不市场经济,早扔一边去,解决老百姓吃饭要紧!
现在的楼市,犹如例子中的米市。从城南到城北,从城东到城西,4500以上的高价房比比皆是,冷不丁冒出了个把中低价位的,粥少僧多,早给抢了个头破血流。
有不少朋友在买房自住还是买房投资问题上纠缠不休,认为炒房的多了自住的少了。可是无论如何,一个城市的住房刚性需求是不应被否认的,更何况芜湖的优越地理环境、气候环境、宜居程度等等,早已是远近闻名。
那么,买不买?买。高价房买不买?买。
这种情况下,市场能够发挥经济规律,自行调节房价吗?不可能。高价房你不买,自然有人买,因为不买就没得买!
衡量一座城市房产市场是否健康的标准之一就是供应结构是否合理。我认为,这里的供应结构并不是单纯地指户型面积上的供应结构,还应包括价格上的供应结构。高端房,让世茂他们争去吧,有钱人自然会追捧。中端房,让大大小小打着高品质招牌,实际普普通通的项目们恢复原形吧,有经济能力的人会选择适合自己的居所。低端房,让我市的限价房,或者是经济适用房早日问世吧,让收入较低而又住房困难的人们也能居得其所。而廉租房,让更多的双困户们受惠吧,因为它是最基本的住房保障......
只有在住房供应价格结构已经完善的情况下,只有在各收入阶层的人都能根据自已的实际情况选择到适合自已的住房时,市场经济才能够真正地发挥作用,房价也才能够真正地让市场来调节。而在这之前,我们的政府是否该做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