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感悟随笔、文化 |
分类: 我眼我见 |
说进来简单做起来难,不信,连续三个小时挺直腰板面带微笑坐下来,你试试?不仅如此,还得积极开动脑筋,配合主持人的互动,怎么着也不能让人小瞧咱芜湖人的水平不是?
一早便来到台里,约定时间,进入直播大厅,欢乐时光,绿元宝,无心话雨都挺守时,就吴真这家伙放了鸽子!!
本期节目的嘉宾都是芜湖人:著名版画家应天齐先生、芜湖籍学者凤凰卫视客坐教授胡野秋先生、致力于芜湖文化遗产保护的芜湖文化名人茆耕茹老先生,还有大家非常熟悉的“花气袭人知昼暖”《红楼梦》中人袁玫JJ(巨漂亮,时间对她来讲没什么意义,忌妒中......)节目的内容还是非常有价值的,涉及芜湖的很多方面,比如地理、历史、宗教等等,还有芜湖的铁画、国画和艺术名人,有些地球人都知道,有些就连咱芜湖人自己都不一定清楚,还有一些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地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
说实在的,三个钟头坐下来,腰板要直,面带微笑......早有点肌肉僵硬,腰酸背疼了。见识了咱们芜湖籍学者的风趣与渊博,却也奇怪为何本地留不住人,个个出去都是人中龙凤。看来,人事内耗真的让我们流失了太多。
主持人王若麟真的很帅,我身后一批教育学院的学生MM们连连惊呼,不过很可惜,缺了点内涵。不知道干将莫邪,也不知道王莹蓝萍。我估计他很可能也不知道赛金花、更不知道瓦西德,有限的历史知识怕是来源于某些类港台的胡编乱造的戏说剧吧,那些几乎都是精神垃圾。
半天的录制,只有一处是与我们观众互动的,题目是用一个词来形容芜湖这座城市。呵呵,还真不好说呢。
应该说,芜湖是一座极有历史底韵的城市,一直处于矛盾冲突之中。这些矛盾冲突,有东西文化的碰撞,有社会发展的磨合,在一次次撞击中融合,又在一次次融合中演变、发展。
很多东西传到芜湖来,都会或多或少地打上本地烙印。举个很好笑的例子,在我即将入住的小区里,电梯层数显示很有意思。西方避讳13,所以电梯在13层都会显示12A或12B,然而在芜湖呢,12-19楼的电梯数字显示依次为12、12A、12B、15、16、17、17A、19......呵呵,搞笑吧。芜湖人把传统的14(要死),和18(18层地狱)楼层,都借鉴西方对待13层的方式给改良了。这恐怕在全国都是独树一帜的。
融合,推动着文化的发展,却也带来过精粹的毁灭。最难言,十里长街之痛......我们失去的难以用金钱衡量。
这里汇集着人文的灵气,却又充斥着市井的俗气;这里既有孕育文化精英的土壤,却又弥漫着压抑窒息的空气;这里不乏活跃的思想,即又常常须在中庸中求得平衡......一个词,很难形容这座城市的内在。
我回答的是融合,其实,这并不是我想表述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