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买书读书领悟智慧青春 |
分类: 心情随笔 |
买
紫云英
对买书这件事,近乎痴迷。
大概从小家里书籍太少的缘故,我几乎翻烂了家里仅有的几本书报,连姐姐枯黄的教科书也不放过。唯一的大部头长篇小说《秦英征西》,古代章回体的战争演义小说,人物众多,情节跌宕,相当精彩。我都在田间地头,读给正在劳动的爸妈听,一起分享。
那时候特别羡慕城里的孩子,可以去逛满满当当的图书馆,还可以自己去书店买书。
中学时终于可以自己去县城了,每次去最重要的自然是逛书店,但那时的钱都用来买教辅了,偶尔买一两本作文大全,都看了好多遍。高中时已经开始选购喜欢的课外读物了,名著为先,印象很深的是读到了巴金的《家》、曹雪芹的《红楼梦》、《老残游记》等等,每次买不起都有种想偷走的感觉,还想理直气壮地跟老板说一句“读书人的事,能叫偷吗?”
到了南京读大学,养成了读书、借书、买书的习惯,小时候的愿望也终于成真,图书馆是我的最爱,密密匝匝的书籍,到处翻看;南京的书店也是好几层楼的书城,每次去新街口都必去逛书店。我的书架也是日渐丰富。
大学毕业时搬出宿舍,我那大批的书籍,成了我最沉的家当,一起搬到了姐姐家。这批书,可不是什么精神财富,它是实实在在的“沉”。放在一个大的纸箱里,足有几百本,超过了所有人想象的重,三个大男人抬起来是满头大汗,好容易搬到了三楼。要是住的再高点,估计姐姐当场就有付之一炬的冲动了。
如果再算算这批书的价值,恐怕也得好几千,对于学生时代的我来说,这是非常疯狂的。拥有了几百册读书,也算是相当丰富了。
毕业之后,还有过多次买书的冲动。网上选书,打折和送货上门,也提供了很多的便利,一次十多本,又陆续买回了不少。眼看着小小的书柜不够了,地上,床头柜,到处都是。
不过读书似乎没有买书的这么高兴致啊,很多书束之高阁,都还没来得及读到。“书非借不能读也”,还是借的书读起来快,酣畅淋漓,似乎属于自己了,还真是没那么积极了。
上个月买了一批新书,散文类《台湾念真情》、《无关岁月》、《三毛:梦里花落知多少》;历史类《全球通史》、《南渡北归》1—3、《大师之大》、《文学回忆录》;时事类《出梁庄记》。
昨晚又买了新书,追着新科2013诺贝尔文学奖得住爱丽丝门罗,买了她的代表作《逃离》,还选购了余秋雨的散文集《山居笔记》。
看着逐渐满了起来的书架,文学历史类图书占据主要,也是我成长以后的兴趣。小时候其实是理科很不错的,尤其是数学。也许是变惰怠了,那些枯燥的演算,逐渐失去了兴致。理科训练人的逻辑,让人思维缜密,学会严谨,推算;文史则让人了解世界,感悟人生。
买书的热情还是不减,希望自己读书的热情也高涨起来,也不枉费作者写书的劳心和我自己花了心思买来的这些好书。读书是与作者穿越时空的思想交流。书籍只有读过了才是真正实现了它的价值。
逛书店和博物馆,是最惬意的事了。穿越历史,心灵交流。
读书是件很酷的事。天南海北的事情都懂一点,向无知说不;人生领悟都能体验一点,理性地看待所有的行为,向幼稚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