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和平公园:民国还都塔
紫云英
http://s14/middle/4a07a8bfgab8d869cb87d&690
南京,北京西路是省府路,北京东路是市府路。
北京西路是梧桐高耸,北京东路则雪松翠柏。独有的行道树特色,掩映下一片绿意盎然的静美,留下了南京最美道路的美名!
在北京东路,走过东南大学成贤街的路口,在雪松翠柏之间,有一座小小的公园。这就是南京和平公园。
未来的地铁三号线和四号线将穿过“和平公园”。为了给公共交通“让路”,这座“南京最小公园”不久之后面临围挡施工,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和市民暂且“话别”。
http://s4/middle/4a07a8bfgab8d72e3e1f3&690
和平公园处在蓊蓊郁郁的松柏之间,宁静而优雅,一座塔楼古典娟秀,这座钟楼是民国时期的优秀建筑——还都楼!建于1940年,汪精卫叛国投敌,3月30日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代理主席兼行政院院长。为逃避汉奸骂名,汪精卫将其投敌行径诡称为撤离南京的国民政府“还都”,并在伪国民政府门前修建此塔,命名为“还都纪念塔”。
汪伪政府与“还都塔”,成为他叛国投敌的罪证。
如今,这里郁郁葱葱,闹市区一块独有的宁静,也是南京市政府门前的一块宝地,人们在这里舞蹈,晨练,悠闲而自在!
http://s3/middle/4a07a8bfgab8d7527ad42&690
http://s6/middle/4a07a8bfgab8d7a573b45&690
http://s6/middle/4a07a8bfgab8d7b4b5c95&690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苏省南京市委员会,这里就是南京的武庙遗址。由于深处市府机关大院,知之者甚少。600年沧桑话武庙武庙是与文庙相对应的中国古代礼制建筑,供奉武圣人关羽。曾是明代的“十庙之一”,向来就有“香火之盛,将与天地同不朽”之说。
南京的武庙即武德楼,俗称武夫子庙,建成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与当时建成的功臣庙(祀明朝开国元勋徐达)、蒋王庙(祀汉代秣陵尉蒋子文)、卞壶庙(祀东晋大臣卞壶)、刘越王庙(祀南唐大将刘仁瞻)、曹武惠王庙(祀北宋大将曹彬)、元卫国公庙(祀元末金陵死难的大臣福寿)等统称“十庙”。据史料记载,武庙初名关公庙。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下诏封关羽为帝,改关公庙为关帝庙,亦称英烈庙,后又改称为武庙。
明朝灭亡后,清政府改明国子监为江宁府学,并将武庙改为祀孔子的文庙,又称府夫子庙。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期间,文庙及江宁府学被作为宰夫衙所在地,专司杀猪宰羊,椎牛屠狗,以供天朝官员及天京(南京)军民食用。天京陷落(1864)后,其建筑在战火中遭严重破坏。两江总督曾国藩、李鸿章等人,认为太平天国将府学文庙所在地改作宰夫衙,是对孔夫子的大不敬,遂于同治四年(1865)八月,命将江宁府学及文庙迁建于夫子庙,而将原府学文庙改建为关帝庙,即恢复为明代始建的武庙。
改建工程于同治八年(1869)竣工。造头门、戟门、正殿、启贤殿、官厅、僧房共107间,围墙一周,并有泮池、墁地等。其中武庙大殿(现15号楼)的等级最高,平面7开间,进深5间,重檐歇山顶,周围回廊,台基很高,前有月台,殿内空间高敞,气势雄伟。民国时期改为考试院大礼堂,现武庙大殿尚存,是南京保留的古建筑中最精美的一处。我们现在看到的清代武庙建筑,至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了。1982年被列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历经风雨沧桑,武庙依然矗立于苍松翠柏之中。2002年武庙大修工程启动,正吻、脊兽、脊纹、翼角起翘都修成了庄重的北方风格,远看,大殿顶部特制的琉璃瓦在阳光下熠熠闪光,姿态各异的脊饰吻兽或站或蹲或卧,栩栩如生。近看,柱头额枋上的镂雕精致细腻,祥瑞的龙凤、萦绕的流云、奇异的花卉生气盎然。雄伟的武庙大殿立在一片绿色之中,向人们述说着历史沧桑。
http://s3/middle/4a07a8bfgab8d7c5dffd2&690
http://s11/middle/4a07a8bfgab8d7d33919a&690
http://s13/middle/4a07a8bfgab8d7e27c79c&690
http://s3/middle/4a07a8bfgab8d7efd6f32&690
南京市政府的古典,恐怕全国也难寻觅,皆是“国保”单位的楼群,也不让参观,我们只能远远窥探她的美丽了!一排排民国建筑,勾檐翘角,钟灵毓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