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此处尚谈不上逼空翻多

(2014-06-16 08:11:28)

周初创业板等小指数普遍连着收出第二根阴线,应该说市场确实表露出了一定调整迹象,但由于此处沪指等大指数按三波节律模式运行,于五月份盘整中值依旧能够获得抵抗,尤其金融与地产两个板块利用权重优势托举指数维持重心稳定,这样对缓解个股抛压就起到了较好的对冲作用。而短多资金在领涨的小指数依然站于八日均线之上维持相对强势的情况下,除了继续策动软件等热点板块进行二次拉升以外,也利用领导人讲话对机器人等新技术概念进行新的发掘,同时对于中报送转预增以及重组等传统概念也没有放手,因此,在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轮动炒作环境下,市场情绪并没有受到盘中分时拉锯争夺增加太多影响,还是有相当多人马选择翻多加入做多行列的。不过,就我个人理解来说,炒作热点逐渐扩散是不能简单看做短期趋势加速参照的,这还需要观察指数结构处于什么阶段才能做出进一步判断。而目前指数结构稍有变形也无非是稍大一级C段上行罢了,并没有办法当成主升阶段来看待,周四周五如锂电池等的板块结构也只能看做是轮动补涨性质并非新一轮起涨,尤其是周五浪潮信息、浪潮软件、中国软件等出现的冲板回落走势更是应该引起警惕。

 

就沪指目前的波动态势来看,显然其还不仅仅是上周所说的三波节律运行争取时间那么简单。事实上,从周三尾盘午盘逼近529日高点2057点直至周四挑破,这都意味此处日线结构规划需要做出一定修正。现考虑结合日线RSIMACD的背离情况,将之前410日至521日看做是一个下行段来进行理解,其表现形式为受外力干扰的ac短的不标准状态,而不再将521日的下破看做为某个扩张平台b段向下假突破。如此,521日之后的走势可进一步修正为日线三波段反弹看待,近两周沪指方面的上试就无非是其中c段部分上行动作。若按筹码分布情况观察,显然2040-2060点这个浮筹堆量密集区域之上,沪指很快又会遇到筹码空谷2079点及上一次筹码堆量密集区域峰值2099点,再没有进一步持续增量的情况下,遵循阻力最小原则依旧是无法对其空间抱有过高期望的。另按波动结构幅度度量来看,除了首选的等长预期恰好位于2078点与筹码空谷相近外,再度延伸38.2%也与上方筹码堆量峰值还有去年12月之后几个波段高点连线压制巧遇,似乎有理由认为过多的巧合应该就是必然了。

此处尚谈不上逼空翻多

尤其要注意的是,前几周已经提出过一种看法,即此处无论如何折腾自救,低点分时上行非推动都决定此处的反弹中续性质,而按最新的波动划分,依然有理由认为市场在结束短期反弹结构后进入410日至521日同级下行段将年内低点刷新的可能是存在的。

此处尚谈不上逼空翻多

 

创业板综指周初虽然收阴且击破1347点参照一度令形势微妙,但在前有软件等热点尚未消失,后有机器人等新多热点赶上的情况下,五日及八日均线这两条简要防线并没有失手,尤其周二反包阴线走势的出现则表明此处扩张平台保守预期已不成立。市场最终还是选择了528日高点及66日高点连线,再次加速确认进入同级C段上行并按等长粗略估算可以1430点为目标预期的乐观走法,这样就让还是保持轻仓的我有点尴尬。就目前情势看,若筹码分布所示的1374点暂时不被回踩,那么,短期上行结构似乎和一月末强势盘整之后再次加速有点相像,即便不按等长预估,攻击一下1415点附近也是没有问题。但从64日低点再次上行后增量与上行幅度逐渐不太匹配,尤其从小时级别K线运行态势看,此处还是没有完全摆脱一个类楔形上行的影子,因此,除了以五日及八日均线作为衡量强弱的参照以外,此前被突破的528日高点及66日高点连线则也可以转换为支撑线作为观测手段之一。总体来说,个人认为即便此方向仍有一定上行空间,但再沪指等大指数随时可能转入中等级别调整的阴影牵制下,即便做多也应该讲究策略更多选择一些后期有补涨空间的品种而非高举高打。

 

 

 

操作方面:略

 

后续操作策略:

下周初应该是个重要的观测时点,除了大指数本身结构要求持续走强否则不进则退以外,周三的新股申购会否对市场资金形成抽离也是需要观测的重点之一。总体看,个人并不认为沪指能于此处持续上行形成一波行情,稳妥起见,应该先将之前两个上试高点2061点及2057点连线是否能够起到短期支撑作用,若回踩跌破,则此处显然是无法继续以短期头肩底形成底部继续意淫下去的。至于创业板方向虽然本周选择转向乐观预期继续上攻,但就幅度和筹码角度来说,指望直线上行刷新高点恐怕也不太现实,尤其从个股涨势上看,这一阶段似乎属于补涨性质的品种更多一些,因此,在操作手法上或许需要调整一下会让短多风险降低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