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071211收盘综述:打压权重抑制做多热情,股指震荡回落蓄势待发

(2007-12-11 15:57:02)
标签:

证券/理财

分类: 收盘评述

    承接昨日普涨之势,周二早市开盘两市携手高开,众权重股亦表现的较为稳定,而中国石油,中国石化更是急速拉高更推动股指迅速走高。市场人气复苏迹象极为明显,受此刺激资金继续回流做多。但市场热点还是相对凌乱,个股维持参半的涨跌,在股指上冲过程中,市场抛压正逐步加大。预期过热的数据导致投资者的忧虑情绪,从而压制了市场的做多气氛的扩散。在股指回补前期缺口后,中国石油等冲高迅速回落使得股指初现跳水。在公布11月CPI上涨6.9%后市场加息预期再次提升,受此刺激两市纷纷跳水,以有色金属板块为代表的短线浮筹纷纷涌出钢铁、银行等类个股出现快速调整。而多数处于股价底部区域的个股则成为维护盘面活力的主角,吸引着逢低买盘入场支撑股指,但此时多空双方分歧已有所加大,股指窄幅震荡整理勉力维持红盘。

观盘面:市场的加息预期令两市的反弹承受较大压力,股指冲高回落后呈震荡整理的态势,短线抛压使得前期反弹势头较猛的板块普遍陷于调整之中,但超跌的中低价个股依表现活跃。而金融,地产板块仍没有走出上调准备金的阴影,继续萎靡缓缓走弱。但市场对宏观调控增强已经有心理准备,其并无多少下行空间。观各板块:航天军工板块表现出众领涨各板块,龙头老大中国船舶一度攻上涨停,中国卫星,中航光电,中船股份等个股轮番表现;药业板块集体造好,天药股份,千金药业,恒瑞医药带头领跑,板块内个股均有不错涨幅;贵州茅台冲上200元为酿酒板块带来了示范作用,山西汾酒,古井贡酒,古越龙山等纷纷大涨呼应;电器设备,电子信息,纺织,农产等板块走势较为活跃。至收盘时,众股指多以小阳报收。

消息面显示:国家统计局公布,11月份PPI同比上涨4.6%,涨幅比上个月提高1.4个百分点,再创05年9月以来新高。分析人士认为:11月PPI再次出现大幅上涨,而生产资料出厂价格涨幅超过生活资料价格涨幅。分品种来看,主要是能源品类出厂价格的上涨,包括11月初成品油价格上调带来的成品油价格的大幅上涨;其下游行业聚苯乙烯,顺丁橡胶等的上涨;供给偏紧的煤炭因季节性因素出现上涨。因此,明年的通货膨胀形势不容乐观,PPI的持续上涨可能引发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预计08年全年CPI上涨达到4.2%。我们认为,在实施信贷控制等直接干预措施的同时,配以一定的利率杠杆调节,对于稳定居民的通胀预期而言还是很有必要的。

午后开盘风云突变,银行与地产板块联袂杀跌致使股指急速跳水并呈震荡滑落的走势。随着股指的急落,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权重股也全线弃守,多头倍受压制,反弹压力渐增。尽管个股热点零散,但依然表现的十分活跃,成交量也继续保持稳定,做多人心并未失去。观各板块:午后中低价网科股较为活跃,上海梅林,海虹控股等均初现盘中急拉,可惜未能刺激股指冲高;供水供气板块也继续遭到短线资金关注,武汉控股,洪城水业,漳洲发展等均由绿盘迅速拉高飚红,游资突袭意味明显;五粮液、贵州茅台、泸州老窖等酿酒板块个股午后逆势冲高,但未能维系做多势头而后再度小幅回落;金融,地产,有色金属,煤炭,钢铁等主流板块几乎全线尽墨,沉重的拖累了股指上行的脚步。尾盘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远洋等权重股出现强劲反拉将股指跌幅不断收窄直至翻红,但其中维护盘面的意义更大些。至收盘时,众股指多收于长下影小星。

                 

今日至终盘时上证指数报收5175.08点,下跌13.16点,成交金额1081.2亿,较前一交易日减少19.7亿;深成指报收17036.9点,下跌59.61点,成交金额517.1亿,较前一交易日减少11.4亿。观全日市场呈冲高遇阻震荡回落状。市场呈现权重股制约指数涨幅而中低价股轮番活跃的局面,其中深受政策面困扰的银行、地产板块走势软弱无力成为空头主力,但个股并未受影响依然维持涨势,尤其是中小盘股的表现更加亮眼,而跌幅过5%仅四家。今日的调整可视为股指的正常回抽,仅为政策因素与前期套牢盘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并不意味着新一轮下跌的开始。而此处的套牢盘多为中国石油杀跌过程中跟随下挫的权重股所形成,今日盘面也清晰的反映了这种情况。预计股指在消化权重股套牢筹码的同时,回抽12月3日起的上升通道检验支撑后仍将重返升途。建议,继续关注超跌低价股,从中发掘有注入性机会的题材股逢低吸纳待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