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谈写作格律诗必须掌握的基本规则

(2015-09-23 12:00:12)
标签:

写作格律诗

应知平仄声

文化

分类: 心海潮声(诗词篇)

                浅谈写作格律诗必须掌握的基本规则
                                       

                           文 / 任善炯



    常在网络公众号或网群内读到一些网友吟咏并发出的仿古体七言诗或五言诗,读后颇为感叹。皆因这些诗作不乏情真意切、诗情诗意尚可品读的诗歌,但可惜不合乎格律诗的平仄格律规定,沦为了打油诗之列。而弄懂格律诗韵的平仄、对仗、粘连、押韵、词性、工对、自救、拗救等等一些“格”与“律”的规定,其实也并不是很难,少则一两天,多则三五天,即可熟记于心,运用自如。

    因为常应喜欢写格律诗的友人之约,与他们交流一点写中华传统格律诗的基础知识,所以我自己在写作格律诗的时候,也对格律诗的比较严苛的规定,做了一些化繁为简的归纳和提炼,以期让很多人望而生畏的格律诗写作,有一个较为简单的速成之法。因此,我也在这里将这个吟咏写作格律诗的速成之法,再简单地表述一下——这就是学会并背熟七律的两种基本格式的《平仄声韵歌诀》:

   (1)仄起平收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2)平起平收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当然还有在这两种基本平仄格式上变化衍生而出的“仄起仄收式”,即首句平仄声韵为“仄仄平平平仄仄”的格式;“平起仄收式”,即首句平仄声韵为“平平仄仄平平仄”的格式。但只须弄懂了前面那两种基本平仄格式,后面的这两种衍变格式就容易掌握了,因为,它其实就是对“平起仄收式”、“平起平收式”歌诀进行“拦腰”绝断,把“颈联”变成“首联”,然后再按照平仄对韵与联句之间的粘连关系,延伸出各自的后两联。而这两种衍变格式的七律平仄声韵歌诀,其首联和颔联的平仄声韵,与其后的颈联和尾联的平仄声韵是一样的,也就是再重复一遍而已。

    因此,只要掌握了七言八句、即四个联句(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的七律诗的平仄声韵规律,写七绝就可得心应手。因为七言四句、两联(上联、下联)的七绝,即是对七律诗的“绝断”,即可以绝断七律诗的前两联,也可绝断其后两联,还可绝断其中间两联,而绝断其首联、尾联的七绝最为简单。因为前三种绝断而成的七绝诗,其中都有一联或两联要求平仄、用字、词性与语义对仗工稳的对联,而绝断首联、尾联而成的绝句,则没有这种最为严格的规范,只须平仄韵律相合即可。所以在历代的七绝诗中,多为绝断首联、尾联而成。

    五律或五绝诗体的平仄韵律歌诀,似乎更为简单一些。因为它是将七律或七绝的每一句平仄声韵歌诀规定的前两个字去掉,按照后五个字组成的平仄声韵歌诀来炼字炼意,写作谋篇即可。譬如将“仄起平收式”七律声韵歌诀中首联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每一句的前两个字去掉,那就变成了“平起平收式”的五绝声韵歌诀的首联,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其它的可以类推了。

    只要掌握了格律诗之平仄韵律要素,再遵循近体诗所规范平仄声韵歌诀中“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选字炼意要求,即每句诗中的一、三、五字为可平可仄(这里要特别注意!在“平平仄仄平平仄”这句诗中,第五字不能用仄声字,必须用平声字,否则第六字的平声为“犯孤平”;而凡在“平平仄仄仄平平”这句诗中,第五字不能用平声字,否则后三字均为平声,则为“犯三平”,此二者均为律诗写作中之大忌讳),而二、四、六字,则必须严格合平仄,那么写出的七言诗或五言诗,基本上就合乎格律诗的规范要求了,至少不是打油诗。当然,若一句诗中因为字义与诗意的原因,必须对平仄声韵进行微调,使之既不违背声韵规则,又不以韵害意,那叫做“自救”,而在一联诗句中,上句用字中有不合声韵的字,还可以在下句用字中予以补救,那叫做“拗救”。这些比较专业的写作技巧与艺术手法,不是几句话说得清楚的,但也可以在格律诗的写作实践中慢慢学习与掌握。

    当然,喜欢写作中华传统格律诗(近体诗)的朋友,必须具备对汉字读音的平仄音韵,有基本准确的基础,也就是现在小学生都需要学习掌握的汉字拼音、读音的一、二、三、四声,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的准确读音。读一声、二声(阴平、阳平)的汉字,在格律诗写作中都是平声字,而读三声、四声(上声、去声)的汉字,都是仄声字。平声字与仄声字,在中华传统格律诗歌的写作中,是绝对不能随意使用的,必须既提炼好诗意,又要选准该平声或该仄声的字韵。这必须符合现代格律新诗韵的要求。如果有人学习过古人较为常用的汉字“平水韵”的韵辙规律,那么有一些汉字的读法需要按照“平水韵”的平仄规则来使用。但今人一般不再使用“平水韵”,它的“平上去入”四声中的那些“入声字”读法,现在早就分别融入到“一、二、三、四”声的读音中去了,今人要弄清楚“入声”字在当今汉字读音四声中的演变,是有一定难度的。在当今写作中华传统格律诗的“中华诗词”界,有两种不同的声音和争论,即有人坚持用传统的“平水韵”来写作格律诗,有人坚持用普通话为基础的“中华新韵”来写作传统的格律诗。这种争论一直存在,以后也会继续有争论。但当今国家启用法律立法程序,各个民族都必须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大趋势下,用“中华新韵”来写作中华传统格律诗,应该是不可逆转的大方向。

    至于写作传统格律诗歌时的韵辙选择与押韵规则,在当今大力推行汉语拼音和普及普通话的语言环境下,究竟是选用“十三辙”还是“十八辙”的中华新韵的韵辙入诗,则全凭个人喜好,一般人都能掌握和运用。但每首格律诗歌(即律诗与绝句)不能换韵,必须一韵到底,这是铁律。而每一联句的上句要收在仄声字,下句必须落在平声字的同一韵辙上,这也是不能更改的规则。需要注意的是,南方作者对汉字音韵“十三辙”中的“言前辙”与“江阳辙”、“仁辰辙”与“中东辙”汉字的前鼻音与后鼻音不太分得清楚,也就是韵母“an、ian”与“ang、iang”的字分不清,“en、in”与“eng、ing、ong”的字也难分清,容易将两个完全不同韵辙的汉字在押韵中混押,这在传统格律诗的写作中也是不允许的。所以,这需要南方的写作者努力训练一下汉语拼音的基本功,将汉字音韵中的前鼻音与后鼻音字铭记在心。

    在掌握了中华传统格律诗写作的上述几个基本规则之后,一般来说就可以根据个人的生活积累、思想感悟、情感抒发和语言驾驭能力来创作具有个人思想情感特色的格律诗歌了。至于在写作中如何熟练掌握格律诗的“对仗、粘连、押韵、用典、词性工对、自救拗救、忌犯孤平、杜绝三平”等等技法技巧,那是需要夯实自身文学功底、精于炼字炼意、熟读古典诗词与善于谋篇布局等各方面的文学功底来解决的。古人在论及诗词写作时也慨叹过“学诗漫有惊人句”与“语不惊人死不休”、“两句三年得,一韵泪双流”,因此,学习写作或吟咏中华传统诗词,需要有活到老,学到老,写到老的艰苦努力与持之以恒的。

    中华传统的格律诗词难写,这大概已经是我国文学创作界的共识。不过,既然热爱格律诗歌写作的朋友们选择了这条“难写”的文学创作之路,那么,这些有难度的写作规则都是可以在长期创作实践中逐步领悟,深刻把握,渐入佳境,并能从中体味到颐养性情的陶陶之乐。


                                                                                                                                      2015.9.23 于南窗书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