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枫丹白露,给世界讲故事

标签:
转载 |
原文地址:枫丹白露,给世界讲故事作者:深山老林511
蹉跎岁月最惬意的事,就是冬闲回城,在同学间传借书看。
书大多是俄国、法国的文学名著,间或也读一些名人传记,其中,就包括一本苏俄史学家写的《拿破仑传》。
在我的心目中,拿破仑是个所向披靡的战神,他的铁骑横扫欧洲大陆,无坚不摧,无往不胜。
同时他又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天才,他组织编订、颁布的《拿破仑法典》,更是欧洲许多国家的立法蓝本,是世界法治史的里程碑,其立法思想和原则至今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枫丹白露的兴趣自然始自拿破仑,他非凡的人生经历中,许多传奇故事都与枫丹白露有关。另外,朱自清赋予这里一个曼妙的名字,给人留下太多的遐想空间。因而,枫丹白露于我始终是个遥远、神秘而充满诗意的地方。
枫丹白露位于巴黎东南不到60公里处,是法国最大的王宫之一,从1528年开始,文艺复兴由这里被引入法国,1981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枫丹白露于1137年由路易六世下令兴建,后经历代君王的改建、扩建、装饰和修缮,成为了一座富丽堂皇的行宫。亨利二世、亨利四世、路易十四、路易十五、路易十六以及拿破仑等一众法国帝王都曾在此居住过,其中,当属拿破仑给这里留下的印记最为显著。
17世纪以后,法国王室都居住在凡尔赛宫,法国大革命前,枫丹白露已几近败落。大革命期间,政府为筹集经费,甚至将宫内的家具变卖一空。拿破仑称帝后,将枫丹白露大加修缮,作为自己的第一皇宫,这里记录了他登上权力巅峰的辉煌,也见证了他退位让权的迟暮,承载着他的荣辱与悲欢,也留下了太多的炽热与痛苦。
拿破仑的故事总是那么的惊世骇俗。
基督教在欧洲有着崇高地位,讲究“君权神授”。当年即使是威名赫赫的查理大帝也是亲赴罗马,接受教皇的加冕。拿破仑全然不顾这些,他不去罗马,而是让教皇来枫丹白露。
1804年11月2日教皇庇护七世一行从罗马出发,风尘仆仆赶往法国。
11月25日,教皇的车队驶入枫丹白露,拿破仑既没有行跪拜礼,也没有行吻手礼,而是让人把教皇引入太后宫住下。
12月2日的加冕大典,拿破仑不是跪在教皇面前接受加冕,而是从教皇手中拿过皇冠自己戴上,并亲自为约瑟芬加冕为皇后。
法国画家达维特创作的《拿破仑加冕式》,忠实的记录了当时的情景。
约瑟芬是拿破仑一生钟爱的女人,尽管后来因为子嗣问题而不得不与奥地利公主政治联姻,但他对约瑟芬的爱始终不渝。
枫丹白露是个盛产葡萄酒的小镇,据说,拿破仑就是被这里的宜人风景和琼浆玉液所吸引,把这作为他休养和欢愉的地方。这里盛产的“芳亭情露”葡萄酒伴随了他的大半生,也成为他与约瑟芬的爱情见证。
我的印象中,约瑟芬与拿破仑离婚后依然住在枫丹白露,这也是我对枫丹白露感兴趣的原因之一。写这篇博文时又查了查资料,我的记忆或者说我看的那本《拿破仑传》有误。
1809年拿破仑进攻维也纳,吞并了教皇属下各邦,教皇庇护七世大怒,宣布将其革除教门。1809年7月6日,拿破仑逮捕了教皇,1812年他又将教皇押解到枫丹白露囚禁,直到1814年拿破仑退位才予释放。
1812年拿破仑远征俄国失败,元气大伤,1814年3月末,欧洲封建君主组织的反法联军攻入巴黎,拿破仑被迫退位。
宫殿正面是白马广场,1814年4月20日,拿破仑站在马蹄形楼梯的台阶上,发表了极富情感的告别演说,在“皇帝万岁”和近卫军老兵的哽咽声中,拿破仑拥抱了近卫军队长,亲吻了法国国旗后缓缓离去。
白马广场从此被称作告别广场。
我家堂客是攻略高手,每次外出,住宿、交通乃至整个行程都安排得妥妥当当。
这次的枫丹白露算是百密一疏吧。
我们来的那天是个周二,恰逢它的闭馆日,宫殿内部算是不能参观了,花园里只有辛勤工作的工人和三三两两的游客。
随遇而安——不但是旅途中的必备心态,更是处世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