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空去了朋友公司,让我想起前几天她和我争论的话题:医药和房产,哪个更暴利?
她就职一家制药公司,那天她和我说公司有了一件好事,我还以为公司给她们发了已经拖欠了几个月的工资。可她说的却是,公司药品以最高价格取得了竞标,是国家规定的最高上限,竟然还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竞标价格为60多,可药品成本却还不到2块钱。就这样的利润竟然还不给员工发工资!我听了,却怎么也不能把它和好事联系在一起。而这个价格也仅仅是到医院和药店的批发价,还不是到老百姓的手中。我姐姐是医院的主任药剂师,管理医院的整个药房,对药品价格相当熟悉。两个月前她还告诉我:“某药品到药店去买吧,那里只卖3块钱,而我这里要25块呢”。晕!这是多少倍的利润啊!记得当时争论时朋友还开玩笑和我说,“要不你有病怎么不吃药呢”。是啊,当时我在感冒,我的原则是:不到爬不起来的时候,坚决不吃药!少给他们个抢老百姓血汗钱的机会。所以,奉劝大家一定要保持身体健康啊!
房价,一直是个太受关注的话题,争议实在太多。价格高,是个不争的事实!预期是涨是降,大家也是各抒己见。如果是2003年前拿地,囤积到2004之后建设出售的开发商,的确是暴利。房地产开发商的利润相对来讲是高的。可最大受益者是谁呢?无疑是政府!2002年5月9日,国土资源部发布了《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11号令)。11号令明确规定: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等各类经营性用地,必须以招标、拍卖或者挂牌方式出让,并对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的操作程序进行了明确规范。当降低房价呼声日渐升高时,政府又出台了一项政策:2007年1月1日开始,国有土地出让金增长一倍。近些年来,各地政府的大部分收入来源均为土地收益。可又有哪个开发商敢站出来,拿出用于政府的费用清单?因为还得继续混啊!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是为了更好的促进良性竞争,优胜劣汰,遏制用地扩张、加大耕地保护。问题是各地政府真的能够按规定执行吗?能避免暗箱操作吗?结果却成了高房价的推手。开发商在牛市时,炒作抬高房价,坚持高收益主义,赚你没商量!住房需求量大——地产商高利润——出让金一涨再涨——成本加大,房价再涨——消费者害怕再涨与投资者一起抢购,简直是恶性循环,甚至出现了面粉比面包还贵的现象。价格真是一路飙升!直飙到大家已无力购买的局面。以现在的房价来算,就是开发商把价格再降30%,消费者供起来还是有点吃力的。现在的有关于房地产的任何争论,已难辨谁对谁错。谁又肯把最真实的情况和数据公布于众?谁又愿意承担来自于全民愤怒的压力?既然已成事实,何必纠缠于过去,放眼未来不是更好吗?政府是不是不要看眼前利益,制定长远发展规划,用所得的利益返还于老百姓呢?而开发商能不能坦然接受过度繁荣之后导致的震荡呢?我认为一切从民生角度考虑的企业,前景才是乐观和久远的!
医药和地产,谁更暴利?答案是哪个,都不是我想要的,也一定是大家都不希望讨论的!健全的福利制度,居者有其屋,全民安居乐业,才是最根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