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的解读
文/剑之晶
双减政策对教培行业中一些小微机构,譬如夫妻店,两三个老师的工作室或上门服务的老师们影响不大,特别是对上门服务或一对一服务的老师们可能还是利好的消息。若有点影响,那也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或者是积极整顿,使之更正规合理化。
双减政策主要对两大群体有很大影响:一是大型培训机构,特别是有资本进入的大型培训机构。二是进行有偿家教的在职老师。
对大型培训机构。教育是国之根本,肯定不能假手于人,所谓思想怎么能被资本绑架?所以双减政策直接釜底抽薪,不允许相关企业再融资上市,从根上断了资本的念想。
有偿家教的在职老师:在职老师开辅导班甚少一对一,基本上都是一班数十人。不排除有优秀老师能同时对数十人认真负责,也不排除这几十个学生都是成绩相当,智力相若,但这种情况极少,基本上是再优秀的老师也不太可能对那么多人做到因材施教。
而老师因为职务优势,有学校这个平台,更容易对学生形成裹挟。不管你愿不愿意,哪怕成绩很差来抄作业,你也得来。且一裹至少就是一学期,甚至数年。最近几年因老师有偿补课威逼学生酿成悲剧的事时有发生,大家搜索一下便知。而学校老师又不可能随便开除,毕竟手里起码有一两个班上百名学生。突然换人,不说新老师短期内能否熟悉这百名学生,就是学生的情绪,要不要照顾?
不要说老师工资低,就可利用其职务之便为己谋利。先不说真低、假低,若这样可以的话,那公务人员不就可以开个与其职位相关的公司?小区保安工资低,是否可以收门票?不收的话,我开门慢点,或者不开?
双减政策中很大一块是要求学校老师要将主要精力放在学校教学,譬如让学生作业尽量在校完成的规定,这可以逼着老师多了解学生,给学生布置合理的作业,而不是把任务布置给家长。换句话说,学校学好了,还用出来辅导吗?
声妓晚景从良,一世之烟花无碍;贞妇白头失守,半生之清苦俱非。有偿的老师虽然很少,但老师这个行业特殊,自带光环,是劣马害群,会影响整体声誉。
有人说双减政策打击课外教培行业是为了选拔智商高的人,打破上层人士对教育的垄断。这就有点牵强了。若选拔智商高的人,那小时候做个智商测试,高的就挑走,余下的人还省得白忙乎,那不是更好?再说了,若智商高的人懒、不努力怎么办?谁告诉你,我智商会一直很低?我发育晚不行吗?
而课外培训从业的人员越多,个体越多,竞争越激烈,越能拉低价格,越能打破阶层壁垒,越能将个人努力在事业成功中的因素中占比增大。一二线城市竞争饱和,那就去三四线,三四线饱和,那就去西部乡村。
我不了解韩国,但我知晓美国,也去过日本,他们那遍地都是小微培训机构。
造纸术、印刷术等的发明推广,让知识可以更好地传播,而不囿于富人的竹简,它打破了门阀垄断。课内课外教育行业的正规繁荣,让普通家庭也能享受到因材施教,而不止于社会的投入,它推进了整体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