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水晶事业 |
十几年前,东海水晶产业异军突起,在苏北大地上刮起了不小的旋风。随之少数东海人走出祖辈居住的故乡,走街串乡地将东海的水晶卖到了全中国。水晶在世界上产地不少,但是在中国仅有江苏连云港市东海县能够成规模地大批量开采,别的地方都是零星发现。
初期之时,东海水晶以商贩的淳朴,产品的纯正得到了“东海水晶甲天下”的美誉。那时所卖水晶者多是老一辈人士。他们常年从事水晶行业,其历史可追溯到百年之前。在秉着“真善美”的信念下,他们兢兢业业守着自己的谋生饭碗。当时所赚虽不多,但是得来的钱却是问心无愧。
后来“温州模式”开发成功。在水晶商人中有一些就敢为天下先,想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于是照搬。可是温州经济发展起来后,人家现在是着力打造自己的世界品牌。而我们的某些人画虎不成反类犬,不仅自己以次充好没赚到什么钱,相反还倒把自己本来质地优良的水晶品牌给抹黑了。这时,由于大部分人还坚持着自己的传统美德,坚决抵制假货,因此我们东海水晶虽受到不好影响,仍可以在市面上走得正行得直。
勿庸讳言,开始的时候东海人是重农轻商的,优秀的人才多选择为官或者步入企业一途,很少有涉足经济行业的。如此也可以说,东海人是不擅长经商的。然而生意不成,我们仍能昴首挺胸。这些却在外部力量的介入下彻底地终结。
经济发展起来,人民解决温饱问题之后,难免就会爱美。于是一些天生就会经商的外地人闯入了东海这个小小的水晶天地。他们来了后不仅是把水晶天地拓展更为广阔,而且还顺带着让“东海水晶假天下”。
一些外地人直接在东海本地生产。他们要考虑成本,算计盈利,那么在挑选原料方面就会精打细算,而且他们没有本土的荣辱观,属于有钱就赚的类型。他们为了自己的私利,借着东海水晶的良好声誉却大卖玻璃制品。
另一些外地人则属于流通领域。他们百般挑剔地拿着东海人生产的水晶,用自己的生花妙嘴从做工、设计、原料上想方设法打击淳朴人的积极性。他们厉害啊,说到最后害得我那些老实巴交的同乡们不知不觉就感到自己已为世界所抛弃,而眼前这位外地人则象个救世主一样用现钞带他们脱离苦海。虽然钱太少了点,但是总比水晶压在自己手里强了好多。
我的老实同乡们虽让外人说晕了头,认为水晶行业已是前途末路,但是除此之外,又身无其它长物,因此只能还将就干着老本行。因此东海的生产商贩们长期被欺压剥削,直到2000年的时候还有一个作坊一月每人只有百元利润的情况发生。
而那些得了大便宜的外地人,则拿着廉价收购来的水晶以其“原地产出产”为幌子哄抬物价。少有几个在外谋生的水晶商人不知底细也跟着提升价格。这下市场大乱。
在当地留守的乡亲们则仍是守着自己的低价,以为真是无人问津。而随着水晶知名度的提高,外地游客已知东海盛产水晶,路过之时总想捎些送给亲朋好友。谁知一问之下如此便宜,而且每一个商贩还十分热情,就开始想个中原由了。想没想出不知,但是他们回去后一宣传,那东海水晶好坏就难说了。
东海人虽然淳朴,但是不笨。得知外面水晶价比天高,也跟着想分杯羹,于是加价。谁知来取货的人根本不吃这一套。而乡人们还是缺少点走南闯北的勇气,最终还得依靠这些人,不得不暂时受点委屈。
看着别人大把捞钱,动辄富可敌国,自己还只是挣扎于温饱,那份郁闷可想而知。最终一部人分流,选择别的行业。而剩下的一些人则也紧跟形势,以玻璃充之。
这时从事人员少了,水晶价格在东海也攀升了起来,再加上水晶和玻璃外行人根本看不出,这样反而假水晶大行其道。呜呼哀哉。
现在到了东海水晶市场上,只要一听你外地口音,商贩的热情不会变,但是价格就悄悄地上涨了些,而且货物多是些不值几文化的次品。并且商贩们都不谋而合,谁也不会随意指出,或是互抢生意。
就算是本地人来到市场,价格也许不会太高,但是货物仍是不登大雅之堂。这时就要看你与店主熟不熟,或是有无人员介绍你去了。
总之东海水晶市场上假货盛行,这既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因素,更多的是内部因素。同乡们我们要重新发扬我们“真善美”的优良传统,为自己也为家乡建设做出一点贡献。
东海水晶要重振雄风,这需要更多的有识之士,为之振臂高呼,更需要直接从事人员树立长远观念、乡土意识,致力于打造品牌,开发新产品,以期在新的经商热潮中能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东海水晶仍然要甲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