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完美的才女,她的故事每一个都赋有灵性,她的成就涉及多各领域。她天真,庄严;轻灵,博才。纵然是一树一树的花开,也不及她留在人间的暖,留在人间的爱。只因她永是人间的四月天。她才华横溢,事业有成,家庭幸福,感情丰富,一生有那么多的挚友,令人羡慕,是一个成功的女人,是一个幸福的女人。
分析林徽因一生的经历,可以找出这种必然性的几点关键元素:
一是在她的一生中,她的周围皆是成熟而优秀的男人,她的朋友多是这样的异性朋友,她一直置身在男性世界,并因为性别的差异,她得以在他们的热情与沉默中感怀其中蕴蓄的丰富与智慧,冲动和缺憾,在追寻这人性的繁华与寥落,红尘的璨美与无情中,林徽因由此得到了很多次改变和修正自己的机会。
二是她的性格因素和天生潜质。她始终把理想基于现实的人生态度,使她在重大的人生选择上表现出极强的选择和把握能力,比如她对婚姻、对职业等等事情的理智选择,降低了她的人生经营成本。她既没有像丁玲、张爱玲、萧红那样以写作为生存手段而痛苦和不确定,也没有如陆小曼为追求爱情而受困于爱情。而把个性置入共性,使得她很容易寻找到可以和她结盟、可以给她支持帮助的社会生存伴侣,并获得推动人生的力量。其实细想一下,她的美丽也并不是倾国倾城,她能完成倾国倾城的女子做不到的事,还是因为她的性格和自内而发的魅力。正是这样的品质使她有着过人之处。
她恬静的气质和从容的神情令人心旷神怡。她的诗意张扬使她活力迸发。她的亲和力和感染力让人难以拒绝。他周围的人很容易被她感染,也很容易受到她的影响。她也因此很容易把握主动,获得调控和周旋的空间。
三是,就是她的组合优势。也是林徽因人生中的神来之笔,
她与男性群体同行,但她的性别元素和性别符号却极其典型。通俗一点说,她是一个女人味很浓的女人:唯美、悲悯、有情趣、有味道,等等。另外一个组合优势则是她既是建筑学家又是诗人。她是会写诗的建筑学家,研究建筑学的诗人。
她在建筑领域不及梁思成,在文学领域不及徐志摩,但这两个领域在她身上的组合作用,发掘了她的潜质,开发了她的知识系统以及这个系统中不同学科的碰撞和互为补偿,从而拓展了她的思维视野。她因为跨专业而与众不同,因而在本专业的领域里不再平凡。
这三点是我从一个作者的博客文章中看到的,我觉得她分析的到位,拿来作为启示,激励自己,也去影响其他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