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木清华出自东晋谢混的《游西池》。
【原文】
游西池
东晋·谢混
悟彼蟋蟀唱,信此劳者歌。
有来岂不疾,良游常蹉跎。
逍遥越城肆,愿言屡经过。
回阡被陵阙,高台眺飞霞。
惠风荡繁囿,白云屯曾阿。
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
褰裳顺兰沚,徙倚引芳柯。
美人愆岁月,迟暮独如何?
无为牵所思,南荣戒其多。

【译文】
明白了《诗经·唐风·蟋蟀》的意思也弄懂了《诗·小雅·伐木》是劳动者的歌。
可是岁月往来倏忽美景良游常因不得其时而错过,这一回终于没有错过了!
我们在大街上逍遥而过直奔西池,还真希望这样的日子能常有啊!
在纡回的西池路上有高陵城阙,在望高台之上则可远眺飞霞。
和风吹拂,轻摇着苑囿中繁茂的草木,白云如絮,屯聚在层峦深处。一片清新,一片幽丽。
游览中,不觉天色渐晚,在夕阳斜照之下,飞鸟归巢,鸣叫着欢聚枝头。此刻,落日的余晖流洒在池面树梢,水含清光,树现秀色,水清木华,西池的傍晚更加迷人。
沿着生满香草的小洲提起衣襟涉水而过,手攀芳林枝条细细把玩让人留恋徘徊。
日月不居青春难驻不知错过了多少良游机缘,而今垂垂老矣面对暮年暮景该当如何呢?
不要汲汲于功名利禄撄于世网自受其害啊。老子的门徒庚桑楚已经教导他的学生南荣趎过很多这样的话了。
【注释】
蟋蟀:《诗经·唐风·蟋蟀》。
劳者歌:《诗·小雅·伐木》。
蹉跎:指虚度光阴,任由时光流逝却毫无作为,可以用于形容人做事毫无斗志,浪费时间。
屡:多次。
回阡:曲折的道路。
惠风:和风。
景昃:太阳偏西。
褰裳:撩起下裳。
愆:错过;耽误。
上图摘自吴如锦书谢混《游西池》
【作者】
谢混(?-412年),字叔源,小字益寿,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宰相谢安之孙,会稽内史谢琰第三子。晋孝武帝司马曜之婿。谢混出身于陈郡谢氏,年轻时颇有美誉,善写文章,累官至尚书左仆射,袭爵望蔡县公,并娶晋陵公主为妻。义熙八年(412年),因党同刘毅,被刘裕诛杀。
谢混在东晋末年和殷仲文首倡山水诗,南朝文学批评家钟嵘则在《诗品》将其诗定为中品,并称谢朓的诗“源出于谢混”。沈约在《宋书·谢灵运传论》曾称“仲文始革孙许之风,叔源大变太元之气”。但二人写作山水诗的成就不大,玄言成分依然相当浓厚,描写技巧也不够成熟。至刘宋谢灵运,终于以清新的山水诗取代了枯燥的玄言诗,完成了诗风的变革。谢混的诗作《游西池》一反玄言诗风尚,对东晋诗风的推移具有一定影响力。明朝学者胡应麟认为他的诗句“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可与谢灵运“池塘生春草”、“清辉能娱人”等名句媲美。
据《隋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记载,谢混著有文集三卷(一作五卷),《文章流别本》十二卷、《集苑》六十卷。而《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则收录有其诗作四首:《游西池》、《诫族子》、《送二王在领军府集诗》、《秋夜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