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葛二蛋、迟殿文、王三官和潘发 |
自从葛二蛋当上民兵的领导,他就努力按照自己的理解加强军事操练,虽然正规军是怎么训练的葛组长自己也没见过,但他还是很希望把队伍往正规部队的路子上整。
利用担任民兵小队长的短暂机会,二蛋曾经指挥过一场惊心动魄的“大规模”械斗,大获全胜。尽管因此犯了错误、丢了官,可在这位前小队长的心里,对“野战攻坚”却更加神往。即使现在当小组长,他也成天惦记着要把人马拉出去,搞几次野外露营、长途奔袭之类的事。只可惜,他手下的民兵们多是有家有口的庄稼汉,对打仗什么的提不起兴趣;甚至那几个“光棍嫡系部队”,也没有大志向,平常出操站队还可以,可一听说要主动去找小鬼子的麻烦,都咧咧嘴傻笑。葛二蛋多次动员讲话也得不到响应,搞得他十分郁闷。
其实,无法出动打野战,还有个原因是武器装备实在太差。基干民兵大部分都没枪,“编外的”更是只有火叉、哨棒,“缺了响器胆不肥”。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
终于,机会来了。有一天,村里一个哑巴小孩比比划划地来报告:发现了手榴弹!原来,县大队的人经常去拔电杆、割电话线,把鬼子惹急了,敌人就在电杆底下埋手榴弹,想炸游击队员。结果,被割草的小孩子瞧见了。葛二蛋喜出望外,带人把十几颗手榴弹起了回来,有了军火,可以大干一场了!县城外面有个鬼子的商社货栈,土货洋货都不少,如果去抢上一票,“合作社”立刻就能扭亏为盈了。
召开会议、分发武器、宣布作战计划,通知大家先回家吃饭,然后整队出发。可到了集合的时间,除了一个叫孟三的“编外”来了,其他的人都不见人影,俩人就挨家挨户上门去喊。到了别人家,有的说“孩子他爹不在”,有的干脆就把门关了不吱声,气得葛二蛋直骂。
找到村长家,村长倒是露了面,却直接表态“你办法不对,我不去”。
“打鬼子有啥不对?”
“没有上级的指示就是不对”
葛二蛋讲不过他。“你不去,把枪还给我”
村长二话不说递过三八大盖,葛组长就把枪发给了孟三同志。孟三是个十五六岁的半大孩子,其实,孟家其他人都挺烦葛二蛋的,惟独这个三儿对二蛋死心塌地,他还有个姐姐孟喜子,是远近有名的美人,葛二蛋平常也只有借找孟三的机会,到他家闲逛,瞅空子养眼神咽口水。
孟三扛上枪还没来得及高兴,他爹就拎着棍子找来了,老头叫嚷着“去送死不如打断腿”,吓得两个民兵仓皇逃往村外隐蔽起来,又过了好一阵,才等来了一位“基干”(就是原先的民兵组长,他也有一杆枪),于是三个人就出发。
三个民兵去打鬼子商栈,无疑是找死。
走在半道,孟三突然说:“二蛋哥,我不要这杆大枪”。
“为啥?”
“扛着大枪跑不快”
葛二蛋只好把短枪给他,自己端着三八大盖。三个人都开始琢磨怎么逃跑。
走着走着,猛地看见一群鬼子兵在树林里休息,这里离县城还远着呢,怎么会有小鬼子?大家都愣住了。葛二蛋最先反应过来,抬手放了一枪,再回头一看,身边的两个人早不见了,于是也转身开逃。
跳到道沟里一阵狂奔,差点跑断气,好不容易赶上了前面的俩人。大家实在跑不动了,就趴在沟沿上观察,还好,敌人没追来。葛二蛋问孟三:“手枪没跑丢吧?”“没丢”。万幸万幸。
休息了一会,葛组长发话:“你们掩护着,我去看看消灭了多少鬼子”。
总共就放了一枪,还能消灭几个人?其他两个人由着他吹牛,看他走了也没理会。
没过多久,二蛋回来了,枪头上挑着个米袋子。那是个细洋布做的小布囊,有里外两层,拆开了正好可以当袜子。
第一次野战,打了一枪,缴获了一双袜子,战果不错。可以班师凯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