洒血砥锋刀——《开刃之秋(征求意见稿)》读后

这些故事,都发生在贵州高原,乌蒙山乡,发生在南明河畔,黔灵山下,必然荡涤我们的心灵,唤起我们的青春热血,激励我们后辈不忘先烈,珍惜当下,为实现中华复兴梦,做出应有的贡献。
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部小说,能视为一部真实的,鲜活的党史读本。
小说结构安排合理紧凑,层层推进,情节,人物线索前后呼应,联系紧密。小说以时间为经,串起了发生在短短四年时间里的若干重大事件,铺陈了这些事件中的故事,描摹了这些事件中的人物,让读者在这些故事和人物中,去感悟,去经历,在那样的时代,那样的环境下,这些人物的命运,他们的奋争,他们的牺牲,他们的伟大,他们精神的不朽。是能给今人以启迪的。
《开刃之秋》在情节安排上,注意用鲜活的故事,讲述了“抉择”,在那样的年代,那些富家子弟,行伍之人,贫苦民众是怎样不畏牺牲,坚守信仰,做出选择的。他们选择了共产党,选择加入这样的组织,他们知道前面会有危险,会有牺牲,但他们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高言志,封建大家庭的大少爷,在国难当头,军阀混战,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年代,他在寻路,寻找一个年轻人的出路,他在个人的政治理念和人生道路上做出选择,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组织需要的时候,他把自己家的私家花园献出来,作为地下党的隐蔽活动据点。董亮清在大革命失败后,与党组织失去联系,这个老党员努力寻找党,犹如在暗夜中找寻灯塔,找寻光明。当我们读到林青在狱中,放弃了越狱,留下的纸条时,我们潸然泪下。他的青春是那样丹诚和血性,他的品格是那样的崇高和伟岸,他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把生死置之度外,他们把青春和热血献给了为之奋斗的事业,献给了自己的坚定的信仰,他们与日月同辉,光耀千古。
在人物塑造上,作为纪实小说,作者注意了虚实结合,在详细占有史料基础上,本着“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在人物形象的塑造,细节的刻画上做得不错。高公馆的三老爷高可亭是个真实的人物,他是位慈祥、忠厚的长者,轻言慢语,老成持重。刘学洙曾作这样的评价:“自有操守,深明事理,对年轻子弟追求光明进步,身怀同情,暗中支持庇护。”在小说中,作者注意用细节进行人物刻画,在他的身上融入了高府其他老爷的形象,使之更集中,更丰满,更深刻,更鲜活,他在对待佃农,对待侄子高言志,对待警员董亮清,以及在对待其他人物上,他的言谈,他的举止,他的应对,他的牵挂,性格的多面,立体,充分展现出来。我认为这个人物的塑造是符合人物身份的,是符合历史真实的,故而是成功的,是真实可信的。
《开刃之秋》在建党100周年的时候推出,恰逢其时。
我喜欢这本小说。期待着小说早日付梓,与广大读者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