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听说文笔街省工委旧址展陈有较大变化,故产生再访陈列馆的念头。
于是,就有今天的行动。上午,与堂侄女高齐相约,一同瞻仰了文笔街省工委旧址陈列馆。
僻静的文笔街,学生都进校园去了,街道上干干净净的,也静悄悄的。挂有“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匾额的门厅静立着,两旁楹联选自林青烈士的两行诗句:“愿将满腔热血

我看见竖立在门口的简介,绿色的字体,格外簇新,我问了一下,是去年重新立起来的。
简介是这样写的:
中共贵州省工委活动旧址简介
位于文笔街,公布名称为“贵阳地下党工委旧址”。1935年1月,红一方面军长征到遵义,中共中央听取贵州地下党组织活动情况汇报后,批准成立由林青任书记,邓止戈、秦天真为委员的中共贵州省工作委员会。中共贵州省工委,以“高公馆”为主要活动据点。“高公馆”又称“高家花园”,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原有房屋六进,十余个院落,百余间房子。高家乃贵阳大户,出入人员很多,利用高言志的特殊身份开展革命活动,不易被敌人发觉。当年省工委的许多重要活动在“楼外楼”进行,许多重要文件和革命书籍庋藏于“怡园”中。20世纪80年代初,“楼外楼”和“怡园”基本完好。1982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后,国家文物局拨给维修专款。由于住户搬迁未妥善解决,致使原有建筑拆除殆尽。为挽回损失,20世纪90年代,模仿“怡园”外貌,在原址上重建省工委旧址,一楼一底,面阔三间,占地30平方米。
我找到了原来的“简介”,原文是这样的:
中国共产党贵州省工作委员会是1935年1月,红军长征期间批准成立的唯一省级地方党组织。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原称“高家花园”,建于十八世纪,系贵阳高氏于清代乾隆年间聚居的住宅。“言”字辈长子高言志参加革命后,提供高家花园的怡怡楼和楼外楼,作为地下党及进步人士秘密居住和开展革命活动的场所。
至20世纪70年代,其旧屋大部分拆毁。1987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贵阳市人民政府在旧址修复怡怡楼,1991年由中共贵阳市党史研究室举办固定的中共贵阳地方党史展览。7月正式对外开放。1995年列为贵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列为贵州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9年市委,市政府对其进行了改扩建。2009年列为贵州省廉政教育基地,2012年列为贵州省党史教育基地。
简介,明了,一语中的,说中要害。
展陈有所变动,讲解员的解说清楚明了。突出介绍三届省工委的活动,特别是红军长征过贵州时的特殊历史功绩,对“四渡赤水”期间,省工委设法通过秘密途径获取密电码,破译敌人的情报,及时通报中央的史实,讲解员还引用了徐向前将军的一段话,以为佐证。“不错,毛主席用兵确有过人之处,但他也是以情报做基础的。”
展陈中还突出了为什么选定高家花园作为活动机关。力求还原历史的客观真实。
我一时想起了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我跟随讲解员,仔细聆听了讲解,怀着敬意,瞻仰了展陈,心香一瓣,献给逝去的先烈,缅怀他们的高尚情怀,无畏精神和英雄气概。
林青烈士口占的诗句一直萦绕耳畔:
愿将满腔热血
2024年元月16日于玲珑湾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