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钩沉(9)疯长的岁月
我至今不知道这两件事是否有什么联系,或许是命运使然。我弟弟曾告诉我,我的十伯,只大父亲两岁的亲兄长,没有儿女,因为我进了师范,非常伤心;父亲当时的心理活动,情感流露无法得知,可能他已经想到,因为这个出身,他的子女已经丧失进大学深造的人生机会了。
当然,如果我的学习出类拔萃,那出身成分的天平就会陡然翘高,可惜我的学习也只属于二、三流之辈,自然遭此择断。
因此,进入六十年代,我心中只有两个目标。第一,要参加高考,要进大学深造;第二,既然进了师范,就要好好学习,打好基础,要像母亲那样,当一个好老师。
当时规定,师范生有进大学的名额,我渴望享受这个名额。
在学校里,我是走读,每天从黔灵西路赶到文化路上课,我抓紧每分每秒,认真学习不松懈。因为初中高中化学老师的影响,我喜爱化学,就想考化学系。于是,找来了高中全套化学书,在黔灵西路那个棚屋里,全凭自学,读教材,划重点,做题目,真是不遗余力。但是贵师的理化,都是讲基础,做题就显得困难,在自学时总显得跟不上趟。
1962年贵师毕业,分配到云岩区小学。那段时间,还想补习俄语。于是,报考了业余补习班。
这个补习班设在省府路小学,大操场旁边的教室内。(这些教室早已撤除)老师姓什么忘记了,好像是学俄语的,因为政治身份,没有正式工作,只好在这样的补习学校,面对渴求知识的学生,发挥自己的知识特长,聊补无米之炊。补习班每周用几个晚上。因为在贵师,俄语只学了第一册的前十几课,这个基础要学习全套教材,难度也很大。我坚持了大半年时间。
一年后,选派师范生进大学的事,区里已有安排,我落选了。
以后,政治运动一个接一个,紧接着就是狂热的“文革”,连进大学的门也堵死了。
1973年,大学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那段时间,我向教育局递交入学申请,被劝止;只同意调我到新办的区级中学任教。由是,我的人生道路开始有所改变。
以后,靠自学,取得两份大专毕业证书;还想再自考本科文凭,但那都是四十岁以后的事情,因个人原因,放弃了这个打算,自己关上了进大学的门。

我到了学校,成了一名普通的小学老师,当时刚满17岁,在他人的眼中,我还是个小男生,连选举权都没有。
好在,学校真是育人的地方,有好校长,有一群好老师,有一个好的教师团队,这是自我“熬鹰”,锤炼自我的好环境。
校长懂教育,善管理。她懂学校的人才储备,懂人尽其才,知人善任,懂师资培养,抓教师提高。学校教学氛围浓厚,教师认真,努力,勤奋,他们都是我学习的榜样。校长还安排老师们参加“中华函授学校”学习,参加“业余工学院”学习(当时的夜大)那几年,我的业务能力得到提升,还执教了学校的教研课。
学校还组织篮球训练,与其他学校教师比赛,我是赶鸭子上架,在场上凑数,但是毕竟得到锻炼。我们也排练节目,参加区里的汇演。那种氛围,那种欢愉,那种发自内心的畅快,至今都还留有印象。
自己的许多能力,包括性格的磨砺都是在那样的参与中得到锤炼,得以形成的。
我的人生之路就是这样走过来的。我没有进过大学,没有在那样的氛围中去经历,去感受,去增长才干,去砥砺前行;但是,在生活中,在自己的生存环境中,我选择了自己的成长道路,一直走下来!
这篇文章,原来的题目是《我在上世纪六十年代里》,换了这个题目:《疯长的岁月》,其用意在吐露心声。
那个年代,我成长的那个年代,真是“疯长”,个头像地里的红高粱,一个劲往高处蹿,待人接物素稔了,人的阅历也增加不少。
我感谢这个时代,我感谢曾经帮助过我,激励过我的一切领导和朋友!
没有这个时代,没有我的这么多朋友,我真的一事无成!!
父亲,母亲,感谢您养育了我,我没有辜负你们的期望!
到了今日,这一年就剩下一周了。
顺祝各位亲友新年快乐!
顺祝各位亲友春安!
2023年12月24日于玲珑湾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