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younian0712
younian0712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078
  • 关注人气: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肝胆可荐英灵之一初心铸就

(2023-11-28 08:43:22)

肝胆可荐英灵

——堂兄言志兄的传奇革命经历

                  谨以此文献给堂兄高言志先生

之一      初心铸就

         高言志,我们言字辈的龙头大哥。想起他,总想起与母亲一道,前往他在北京路的寓所拜望时,那浑厚而略显沙哑的嗓音,毕恭毕敬的那一声“十一婶”。 一副眼镜,一头银发,一身中山装……那已是他晚年的模样。时间,岁月,经历,都凝聚于他的胸襟,赋予他的睿智,他的严峻,他的深沉……我早知道,他是有着传奇故事的人。他的革命经历令我仰慕,对他,我一直怀着深深的敬仰之情。

大概是1985年初春,我曾参与省教科所组织的接待中央教科所丁酉成先生的活动。丁老是言志兄多年的老友。他知悉我是高氏后人,便让我散会后带他去拜望言志兄。在云岩宾馆门前,我们相遇。大哥步伐缓慢,显得步履蹒跚;他们则忆往抚今,谈兴甚浓。兄长那洞悉世事的诙谐、豪爽、豁达,给我留下极深印象。岁月刻印在他们的脸上,传奇的经历岂为过眼云烟?

“文革”期间,言志兄曾填过一首《西江月》,这首词的题目为《清明祭林青》,词中颂扬了林青烈士革命伟业。“江西坡下碧血,黔灵湖畔忠魂。先烈回眸应笑慰,擎旗自有来人。春风扫尽残云,洪流洗去浮尘。山川污垢涤荡尽,肝胆可荐英灵。”

其实,这首词何尝不是言志兄追求光明,磊落清白一生的剖白。

近日,得到言志兄女儿高齐的同意,我得到堂兄的一批个人资料。仔细阅读后,便在电脑上敲击起来,想在自己的笔端下流淌他的传奇故事。

                     初心底色

言志兄是我的四伯父昌基先生(字叔伢)的长子,出生于1911212日。乳名永真。因他从小眼睛不太好,求医问药,总不见效,故有瞎哥,侠哥的称谓,他不以为仵。兄妹9人,兄友弟恭,笃爱意诚。他诙谐豪爽,能言善辩,交友甚广,常以助人为快乐之本。

过去,贵阳城流传这样的民谣,“唐家的顶子,华家的银子,高家的谷子。”足见高家在那个年代,在社会上,在民众中的影响。

清乾隆年间,先祖高廷瑶高中“解元”,出任安徽通判,广州知府等职,被誉称“嘉道循吏冠”在皖十年,先祖勤于政事,廉洁奉公,平冤狱,施德政,恤民情,保民生。嘉庆十三年,有人告发租地垦荒耕种,搭建窝棚居住之“棚民”聚众抢劫,试图滥杀无辜,他简从侦查,暗访实情,制定递迁计划,既化解矛盾,保护了棚民,又变通地执行了上级指令。道光六年,在广州知府任上,他漂亮地处理澳门诉讼,秉持公道,毅然判案,先斩后奏,老辣果决,为国民伸张公平正义,维护了国家尊严。

 从政近三十年,他的薪俸大多在家乡定番,北衙等地购置田产,经过几代人的经营,到了清末,仅在北衙十三寨年收租谷就达1200石,约10万公斤。另一方面,在贵阳大坝子置下了大片房基,建起了 “解元府”,即今日人称之高家花园,并将家人从北衙迁来。这一支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瓜瓞绵延。

这位先祖,这位今天铜像耸立在新添寨街头,身着朝服的清代官员,为了保护百姓利益,不怕丢乌纱帽,常常能在当时制度允许的尺度内,尽可能替百姓减轻一点负担或为百姓脱祸求安。那种充盈内心的人情味,那种浓烈的关注民情,体恤民生 的人品和官品,那种“超越统治阶级局限的是非观念与良知”,形成了高家的一种良善的家风。(引文见刘学洙《高家花园春秋》)

言志兄出生在这样的大家庭中,这个家族,这个家风对他的影响是刻骨铭心的。

“风雨如磐暗故园”。在那血雨腥风,民不聊生的上世纪三十、四十年代,随着“五四”爱国民主运动的爆发,继后,“九一八”事变,全民族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加之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深深影响到高家花园这座大门紧锁,高墙紧闭的深宅大院。“灵台无计逃神矢”,大院内受到新思潮影响的年轻人,逐渐冲破思想的牢笼,寻求真理,寻求光明,成为黑暗岁月的醒眼者,成为地主家庭的叛逆者,成为旧时代的掘墓人

长兄高言志就是他们的突出代表。他的革命行动,打开了高家封建堡垒的缺口。他的胞弟高言书,堂叔高昌谋,姑姑高旭,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堂叔高昌华,胞弟高言诗,也参与联络、送信、掩护等活动;堂叔高铭琦参加了民先队,高言诗还负责为掩蔽在花园里的同志送过饭,高昌华以后在广西梧州大学建立了一个联络站,堂弟高言善还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言志兄从小就读私塾,写诗填词,深得家传,一手漂亮的毛笔字,至今让人津津乐道。他豁达,率真,为人仗义,交友甚广。言志兄崇拜英雄,瓦岗寨的豪杰,水泊梁山的好汉,连同高尔基笔下那个勇敢的丹柯,那个充满智慧的青年都吸引着他。丹柯自告奋勇带领族人走出森林,当黑暗挡住了人们的去路时,丹柯抓开胸膛,掏出了自己的心。让那颗心熊熊燃烧,照亮了人们通往光明的道路。这个英雄形象深深攫住他的心。后来,进入省立第一中学就读。这是一所思想比较开放的学校,校长聂膺识持有 “思想自由”的办校理念,加之老师中的日本留学归来者,将在日本接受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在校内传播,对学生影响甚广。言志兄在求学期间,结识了丁树奇、秦天真等进步学生,他们一起学习进步书刊,议论国事,求火炬,寻光明,思想觉悟不断提高。

                          初心铸就

”九一八”事件后,国家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黑山白水间燃起的抗日烽火,放不下一张书桌的平津校园……贵阳的爱国青年成立了贵州省学生抗日救国团,丁树奇在团刊《救国旬刊》 发刊词中第一句话就是“目前是伟大革命的前夜。”救国团组织抗日救亡游行,烧毁日货;学生的爱国行动却触动了反动的贵州军阀的神经,他们第一次以“镇压共产党”的名义,镇压学生运动。

反动军阀的倒行逆施激怒了年轻的高言志,也激起了他的爱国热情。当时,言志兄高中毕业,因家中弟妹众多,为了贴补家用,选择到贵阳电厂工作。虽然他不是学生,但却捐出自己全部工资,用实际行动全力支持学生运动。积极追求真理的高言志,拥护坚持抗日的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在个人的政治理念和人生道路上做出选择。决心放弃优裕的家庭生活,全身心投身革命,投入到追求光明的事业上。他把革命者掩护在高家深宅大院内,为革命提供活动的场所,并把自己的收入,加上从家里淘出来的钱财,全部资助革命活动。在贵州建党前期,他积极参与筹建,背叛了自己的封建家庭,成了埋葬地主家庭的叛逆者,也成了他心目中追求光明的播火者“丹柯”。

高家花园怡怡楼假山旁植有五株红梅。隆冬时节,红梅怒放,傲雪凌霜,煞是高洁。

经过严酷的地下斗争考验,193527日,高言志经林青、秦天真介绍,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后来在忠烈街8号补行了入党宣誓仪式。这个干练,豪爽的年轻人初心铸就,信仰坚定。他是省工委建立后首批发展的党员之一,也是贵阳地区最早的中共地下党员之一。

   是月,组织要求言志兄带两个同志到三合县,(即今三都县的一部分)以会计、出纳职业作为掩护,开展少数民族地区武装活动的准备工作。他的父亲昌基先生就在这里当县长。这一行动无疑是要去革父亲的命,对言志兄来说,无疑是一次严峻而现实的政治考验。但言志兄无私地接受任务,并忠实地执行,虽然因各种因素,这次行动后来被取消。

言志兄入党后,他的主要任务是为党筹集经费,掩护、营救、安置革命同志的职业、住处及生活,并担任交通、联络等后勤工作。 

为党筹措经费,言志兄煞费苦心。高家有好些位孀居的姑太,她们有积蓄,有陪嫁时的财物,房屋等,言志兄作为长孙,深得她们喜爱,她们的东西也乐于与这个长孙分享,乐意留给这个长孙。言志兄则将这些身外钱物都用于解决经费问题上。这层意思,后来,他也给自己的女儿高齐陈述过。聂奇慧女士在她的《在那座花园深处》中回忆道,当很多同志疏散到重庆后,好多个同志经济窘迫,衣食无着,言志兄对他们倍加爱护,常解囊相助,使他们免受冻馁。兄的乐善好施,良善品格,同志们都是记忆犹新的。

言志兄入党后,先后在中共贵阳县委、省苗夷委员会工作,在北衙还发展了农村中的少数民族党员唐植民。参加了党直接领导的社会科学座谈会的组织工作。他虽然没有参加“学联”,“ 民先”的活动,但几次重大事件中,他都奋不顾身,积极参与营救工作,并把丁树奇等数十位需要转移隐蔽的同志,安全疏散转移出省。他还积极组织宣传群众,他曾和李良广等人集体创作用北衙山歌调子编曲的新歌剧《送郎打日本》,在乌当、花溪等地,邀请当地农民用乡村语言演唱,深受民众欢迎。他还办起了四方河小学等学校,扩大吸收少数民族子弟,以教育引导他们加入到革命的行列。

     一个革命者,选择了自己的信仰,确立了自己的初心。他矢志不渝,坚定地走下去!在以后的年代,这个信念支撑着他,他矢志不渝,坚定地走下去!

  怡怡楼旁的红梅怒放,傲雪凌霜。

                         2022710日于玲珑湾   32

                        202311月输入电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