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生如歌第四乐章

(2022-08-25 10:51:32)


                   人 生 如 歌

                                     第四乐章

       教师生涯,关于成长的人生交响乐

 

1959年,我初中毕业。

那是黄叶翻飞的一天,我从影院走出来,脑海里还呈现出香港凤凰影业公司高远、夏梦主演的《抢新郎》故事情节,耳边却不时响起班主任老师的话语:你除了普高,还填了什么志愿?

初中毕业,我笃定能考上普高,正腾云驾雾,浮想联翩以后的学习生活;而老师当时的这番话顿时让我从云端上坠落下来。

我被贵阳师范学校录取了,这似乎让父亲很失望,几天后,他竟撒手尘寰。

我第一次感受到人世间的生死离别,悲痛欲绝。

国家发展教育事业,加强对教师专业人才的培养,早在建国初期五十年代就铺陈开了。当年,贵师招收6个中师班,2个幼师班,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和培养不可谓不重视。就在这样的时代洪流里,我幸运地加入到教师队伍中来。

母亲是学师范的,她教过时敏、实验等学校,当年实验小学的任湘君校长认定她是位“好老师”,她的学生李万一老师曾撰文追忆她留下的印象。我选择当教师,这是时代的使然,也是对母亲从事职业的一种默默传承。

这是命运于我的安排!我选择了命运!!

我记得第一次到贵师报到,在学校门口的小人书书店徘徊良久,最后鼓起勇气,终于走向学校门前的那道斜坡,跨进学校。

贵师,当年在文化路,一进校门,就是三进的工字型两层楼房,楼上是学生宿舍,楼下是教师们的办公室。第四进的两层灰砖教学楼,是我三年里渡过学习生活的地方,左侧是食堂,我们经常到食堂帮厨;右侧则是宽敞的操场。

贵师,荟萃了贵阳市的好多教育大家。时任校长贾复华,出身教育世家,治学严谨,深孚众望。我的三嫂唐媛任教导主任,她认真负责,爱护学生,对教学业务抓得很紧。一次,我们班的王晋珍同学生病,她安排王晋珍同学到同济堂找她父亲,著名老中医唐希泽切脉。我的任课教师对我影响很深。班主任先后是徐泽民老师,陈德安老师,还有教物理的花文卿老师,我们尊敬他们,誉之“为师楷模”。特别是当年上海华东师大的一批毕业生,分到贵州,来带贵阳师范学校,给学校,给学校教学工作带来朝气蓬勃,生机盎然的生动景象,这种绚烂的图景一直留在记忆中。这批老师中,有教教育学的周国光老师,教心理学的张汤兰老师,教化学的叶芝兰老师,教历史的严国楠老师,教生物的于立老师……他们专业精深,业务出色,他们的严谨、认真,敬业,对我以后从事教师工作影响颇深。

这是一种熏陶,这是潜移默化,薪火相传,这是一种事业的赓续。在这样的氛围下,我的专业思想得以巩固。

我一直都是班上年龄最小的,故而得到同学们的帮助和照顾,这种同学情谊没齿难忘。在野鸭乡参加双枪,我人生的第一首诗《樱桃树下》,得到朱元礼同学的指正;在董家堰参加农忙劳动,刘朝汉,王光华等好些同学为我捉田鸡蒸汤喝,把我的床位移在靠门边,方便起夜,真的考虑周全。刘光明、王晋珍,还有好多同学,经常和我聊天谈话,对我的思想启迪,认识提高帮助不小。

在那个年代,师范教育一直在改革,对我的影响颇深。先是砍掉外语,后来又加了一门俄语;开了一个学期,至今我还能脱口而出几个单词,便是学过这门学科的记忆。一些学科的教学要求降低了,但是,我们的专业能力确实得到增强。

中等师范,面对小学,每个学期,都要安排多次见习活动,到附小听课,到甲秀,市府路小学等校下班见习。我最记得现任省文联主席的余未人老师,当时她还是附小教师。我听过她执教的《在美国,有一个黑孩子被杀》那首叙事长诗,她引导学生朗读,作精要的讲解,整节课,孩子们沉浸在对种族歧视下的美国孩子深深同情之中。在市府路小学见习期间,我执教了一节一年级的语文《人为什么都知道》的知识童话课。在原任教师指导下,我引导学生初识课文后,进行识字教学。这是我的第一节课,上足了满满的40分钟。

在这样的氛围中,更坚定了我当教师的志向。

1962年,贵师毕业,我分配到云岩区,区教育局将我分配到新建南路小学。

新建南路小学(现改称新建小学)在公山坡,是一所新设立的学校。

学校就是一幢苏式的两层教学楼。校长綦朝芸,三十左右,两条长辫,端庄俊丽,有极强的管理能力。我一直信奉她的一句话:“大权独揽,小权分散。”她的治校方略就是这样的。一到学校,她为我们几位新到任的的年轻教师发了作文簿,还有字帖,要求我们加强业务进修,鼓励我们参加“中华函授学校”学习,还安排几位老教师,包括刘孝宽、宋及平、周泽云老师带我。我虚心向她们请教,如何抓班级管理,如何处理教材,如何处理好各个教学环节的衔接,怎么抓好识字教学等。那几年,我的业务能力得到提升,还执教了学校的教研课。但班级管理始终是个弱项,应该向更多的老同事学习。

学校教学氛围浓厚,教师认真,努力,勤奋,他们都是我学习的榜样。新建南路小学的教学,那几年一度比肩于实验小学,环城西路小学,这是当时不争的事实。

新建小学男老师特多,组织篮球训练,与环西小学教师比赛,我是赶鸭子上架,在场上凑数,毕竟得到锻炼。我们也排练节目,参加区里的汇演。《野营路上》、《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是会演中最受观众青睐的节目。我从未上过舞台,彼时穿上军装,戴上军帽,载歌载舞,那种氛围,那种欢愉,至今都还留有印象。

自己的许多能力,包括自己的乐观向上,自己的包容退让,坚持到底等等性格就是在这样的参与中得到熔炼,得以形成的。

相遇,在我的人生途中,相遇了好多位领导,好多老师同志,我感谢人生途中的这些相遇!刻骨铭心!砥砺前行!

1973年,教育形势发生变化,为了解决应届小学毕业生升学的迫切要求,办起了区属初级中学,云岩区办了4所。这是特定年代特殊的教育事件。学校教师从各小学抽调,也因之汇集了全区教学精英。我被抽调到新成立的云岩第三中学。

学校校长陈时芬,干劲大,工作严格,认真负责,善于调动各类教师教学积极性。学校始终以教学为抓手,教学研究蔚然成风。我曾担任过教研组长,在“白卷先生”张铁生,“革命闯将”黄帅这些反潮流“战士”“大唱红脸”的时候,学校始终抓好教学工作,教学研究风生水起。

我记得,执教中学一开始就接任初三年级。第一堂课,我没有教新课,则选择介绍了新出的《人民日报》的副刊刊载的报告文学《跃上新高度》,这篇文章介绍当年我国的跳高名将倪志钦跳过2米29这一高度,创造新的世界纪录的故事;其用意十分明显,在当时“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的时候,鼓励同学们用功学习,跃上自己的人生高度。这件事在几十年后和当年的学生见面时他们还提及。我执教过杜鹏程的《夜走灵官峡》,课堂上抓住了文中的小孩成渝的人物形象分析,注意文本的环境描写,以及侧面描写,这节课得到老师们的肯定。退休后,在老教师聚会的时候,有老师还模仿了我这节课的教学语言讪笑。

1977年,学校办起了首届高中班,我领命承担语文、地理的教学任务,难度相当大,我捡拾了自己的知识储备,查找资料,加强备课环节,在学校延聘的老教师指导下,完成了教学任务。这一届高中班学生顺利毕业,迎来了高考的检验。

19828月,根据国家教委相关文件的要求,要顺应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抓好教师的在岗培训,充实并加强各级教研室的建设势在必行。我接受了新任务,调到云岩区教育局教研室,一直担任中段语文教研工作。

教研室的几位老主任,董庆平主任,杨国栋主任,王续业主任,是他们把我领进了门。感谢几位老主任!

那是1983年,组织查实我父亲政治历史的清白,3月,在经历了第二次支部大会后,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然,也确立了自己一生的政治信仰。

第一次走进教室听课,是这一年的9月,王续业主任带着我,走进东山小学。过去我是站在讲台上,面对学生;如今的讲台属于老师们,倾听、思考,课后与老师们们切磋交流,互动研究,是我面临的工作。每个学期,下校听课都在百节以上,与老师们都成了好朋友。他们中间,有年过五旬的老教师,也有初出茅庐的年轻新秀,我们依托中心教研组,探讨听说训练的规律和方法,探讨课堂上的读写议练的教学环节……

有一个假期,乌当区一位老师来家里找我,发现我摊在地上的书籍、资料,原来我正在准备开学后将要面对老师们的教材分析讲座讲稿

我品尝了搞教学研究的乐趣,我愿意与老师们一起分享,与老师们一起成长。

那些年,我们区的老师相继代表我省参加全国教学大赛,成绩不俗。我还参加了由人教社牵头的训练项目研究。

1997年,我被评为贵州省第七批特级教师,主持的《云岩区小学考核评价体系改革》研究项目获市级二等奖。

2003年,区里发文,任命我为云岩区教师进修学校常务副校长。

2005年,我退休后,继续到一些学校,和老师们一起,研究教学,探讨怎样上好一节课,还承担了省小语会理事长之职,和省教科院,省小语会同行们一起,在推动全省儿童阅读,推进新教材研究上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也结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

任教43年,我从一个普通中等师范毕业生成长为一名教师,一位和老师们一起成长的教研员。

这四十余年间,我在不断努力,不断进步,不断成长,奉献了我的青春年华,奉献了我的一切。

教书,对我来说就是工作,也是我的人生的一部分。如果四十年前你问我,教书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我认为那是我的专业,那是一个职业追求;干了这么些年,我清楚,我离不开它,因为这是一份社会责任,职业担当,是我愿意为之付出的神圣事业!

我感恩于这个时代,这个崇尚教育,尊敬教师蔚然成风的时代,我感恩于指引我,陪伴我成长的各位领导,各位学友,各位教师朋友们!当然,我感谢曾经相遇的每一个学生!

如果有来世,我还选择教师职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