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生如歌第三乐章

(2022-07-28 09:45:39)
                                  人生如歌

                          

                                               第三乐章

                    少年时代,青春洋溢的奏鸣曲


1951年,我们搬离高家花园。高家,这个封建大家族由是土崩瓦解。那段时间,父亲因历史问题接受审查。

我的父亲,虽然在国民党中央党部谋职,但他心中的良知不灭,心中的庙宇不倒!他长期掩护中共地下党员,解放后省委统战部曾为其出具证明。他曾以啼血之心续成情真意切的长诗《范滂仰》,假托对后汉桓灵时期刚直不阿、视死如归的党人范滂的景仰,悼念一二政变中就义于南京雨花台的亡友中共党员文雨农烈士;在人民当家作主新的时代到来时,他用自己的眼睛审视新的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抒发对新社会的礼赞。留下了”兴亡忧乐共由衷”的诗句。

我逐渐了解父亲,认识父亲。他在解放初期虽然接受审查,但这是对他政治上清白的一次证明,一次认定。

这几十年来,我的人生阶段,娶妻、育女……,似乎父亲都没有缺席,他在瞩望着。父亲之于我,是前进的准星,是人格的标尺,是人生的灯塔,是难以逾越的大山。

我敬重我的父亲!

搬离了高家花园,我的童年也随之结束了。

我是1950年进入省立一小(后改名为贵阳市实验小学,1955年,学校搬到八角岩新址。我仍留在忠烈街。)开启我的小学学习生活的。当时,年仅五岁,懵懵懂懂,接受能力似乎很差,好像还没有发蒙;加之那几年,几乎每半年都要搬一次家。二年级时,我家搬到六洞街(现海关大楼附近),那个学期,我是怎么赶到忠烈街上学的,已经毫无印象。想来,迟到,罚站已是常事,加之自己胆小,爱哭,虽然记不住那些发生的事儿,但幼儿园的那个梦境,那个温馨画面却时时浮现在眼前。后来,我当教研员,下校听课时,对那些迟到的学生,总涌动一种同情心,同理心,总是示意老师让孩子们先进教室,坐回自己的座位上听课。

那些年,学生生活丰富多彩,学习苏联,少先队活动仪式感很强。每次集队报数,我的应答总提不起劲,可能性格使然,也可能越不受待见人越自卑越气馁。报数时,我这个“3“就像塌了的腰,总遭老师训斥。

随着年岁的增加,自己的认识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也逐渐提高。此时,父亲经过审查,已经回到家里。有母亲在外奔波回家后那一桌饭菜,有父亲在一旁投射的关注目光。我的学习成绩也渐次提高。

小学阶段,我印象最深的是教唱歌的郝良知老师,这是一位俊气的男老师,他总爱穿当时时髦的苏联花布衬衫。他教授新歌,总会发下油印的红红绿绿的歌单,教我们唱那些好听的歌曲。《青年飞马下山岗》、《久不唱歌忘记歌》以及那些歌唱祖国,歌唱第一个五年计划胜利推进的歌曲,还有不少苏联歌曲  ,诸如《我们的祖国多么辽阔广大》《我们举杯》等。这些歌,至今我都在哼唱,激起我对生活的热爱,一种昂扬向上的力量在升腾。

六年级,我的数学老师张道煌,民国名人张道藩的堂弟。他刚从师范毕业,初到学校任教。这是位英姿勃发的男老师,他的和颜悦色,他的教导有方,特别是对挺有个性学生的循循善诱,至今难以忘怀,也深深影响我的从教经历。

1956年,我小学毕业,升入初中,校址在会文巷的老贵阳二中。

自读书以来,我的年龄始终是班里最小的,个子也不高,但总在细微处得到同学们的关爱、照顾和帮助。几十年过去了,我的脑海里总会浮现同学们的音容笑貌,这些年的同学聚会,我总乐意为同学们服务。谁叫我年龄最小!!

在这里,学校生活吸引了我,我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人也开朗了,自信了。一次语文课上,老师教授《毛主席在十三岭水库工地上》,让我朗读课文,读后,受到老师赞许,同学们都为我鼓掌。那种兴奋劲,至今都没有忘怀。

在形成自己性格的最初阶段,由于家庭的影响,加之自己胆小懦弱,交际能力低下,形成了自卑的性格,总感到自己不如别人,更不敢主动去和别人交流,学习成绩始终在中等水平线上起伏。这种性格,这种自卑感,优柔寡断,战战兢兢,唯唯诺诺,也造成自己的急躁,遇事不冷静,一直带到成人,影响自己一生。

我是一个有个性的人。堂姐夫李永忠大哥曾这样对我说,“你像你父亲,都有个性。你父亲常年总穿一件长袍,你则烫着头发,还穿上男士高跟鞋。”我则一笑,这就是那个时候的我,这似乎是我性格中的叛逆点,就推给个性使然吧。

我喜欢读书,是省图书馆忠实的读者。五六十年代,省图每周末都要举行诗歌朗诵会,我一定会去参加。邵燕祥,袁水拍、郭小川、马雅可夫斯基、普希金……一大批中外诗人和他们的诗作,就这样涌进我的脑海,聆听朗诵,我的热血奔涌,激情飞扬。

   观剧,是我少年时代的一大爱好。父亲在省文史馆,总能得到一些赠票。我的零花钱,好多也都花在购买入场票券上。贵州话剧团上海戏剧学院的那一批演员的加盟,省话当年的艺术水准都是很高的。《蔡文姬》、《万水千山》、《骆驼祥子》、《日出》、《雷雨》、《降龙伏虎》、《虎符》……一齣接一齣,观剧的那种感受难以言传,那种艺术的熏陶,给我的少年时代增添亮色,增加正能量,让我成长!

  谢谢给我的成长注入正能量的一切人们!

  初中生活,开放得多,自由得多,真不像现在的学校!我曾经和几个同学顺着电杆,翻过围墙,去看午场电影《红孩子》;夏日的午后,和同学们像小鹿一样,从东山后山,攀上山顶;我们去采集过树种,到农村参加过“双抢”;老二中的勤工俭学,是生产硫酸钠,我们就守在药池旁,用浮力器测出硫酸钠的浓度;组织的全市中学生歌咏比赛,好像都不缺自己的身影,但似乎只记得贵阳女中的演唱歌曲《再过十年,你在什么地方》,这歌我一直在哼唱。

  ……

  初中教师,印象都十分深刻。我的班主任胡孝怀老师,个子不高,干练,教学效果很好。她那口四川方音至今记忆尤深。教代数的宋德远老师,地理的陈如虎老师……

  教文学的李万一老师,常以肢体语言辅之以讲解,在讲授蒲松龄《聊斋》中的一段“好似王冕提着灯笼在走”,他拿着教鞭,一边扬着,一边讲述着,文本中的意境就这样呈现在我们眼前。

  教化学的罗湛然老师,教学风趣,讲授到位,激起我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以致贵师毕业后,一度准备参加高考,选择的方向就是化学。读书的梦想由于政治环境影响,未能梦圆。但这段经历我永远不曾忘记。

  那个年代,是火热的,沸腾的,也影响了我们的学生生活。哄麻雀,大炼钢铁……这样的活动,这样的劳动,我们都少不了。今天看起来有多么荒诞,而当年,我们的投入又是那么虔诚。修建遵义路,当今的景观大道,在那个时代,我们都参加义务劳动。当时,我是红十字卫生员,在工地卫生站,还给患者注射过药水,包扎过伤口。在这里,我结识了很多新的大朋友,锻炼了我的社会交际能力,也鼓动了我不断前行的志气,扬起我昂扬向上的风帆。

   “蓝色的天空像大海一样,广阔的大路上尘土飞扬……”

   我的少年时代,在这梦幻的色彩中,感受到炫丽,缤纷,开心,感受到正直,和善,友爱……

    我感谢这个时代,沐浴阳光!经受磨砺!

    我感谢这沸腾的生活!

   我在风雨中锻炼成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