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文化气息的翠微巷——贵阳旮旯小巷(7)

这是个静谧的,素雅的,整洁的,又满是文化气息的小巷子。给人第一印象只有灰色和白色,高高的石头基石上,灰色的砖块码得整整齐齐,上面还砌有灰色的墙檐。翠微园里的绿竹,冬青,紫薇,都将高大浓密的枝叶从院墙上伸出来,犹如一幅水墨画,画面感十分真切。
侧面则是粉白色的墙面,留有镂空的窗棂,让人不禁联想到古代园林的建筑风格,“隔而不隔”,于是,放慢脚步,观赏着眼前的街景。
这里紧挨着翠微园。翠微园,旧称“南庵”, 小巷中”龙门书院”的门楼,更透出这里鲜明的文化气息。明代的大理学家王阳明曾在这里待过,也留下诗篇传世。《南庵次韵二首》《 徐都宪同游南庵次韵》就是其中的几首。诗碑上就镌刻着这些诗句。《 徐都宪同游南庵次韵》诗曰 “岩寺藏春长不夏,江花映日艳于桃。山阴入户川光暮,林影浮空暑气高。树老岂能知岁月,溪清真可鉴秋毫。但逢佳景须行乐,莫遣风霜着鬓毛。”这里,春长不夏,这里,映日江花,陪伴着阳明先生,虽然独在异乡,思念故乡,但眼前的山色清溪,江花汀鸥,却让他迷恋,“但逢佳景须行乐,莫遣风霜着鬓毛。”
我到过不远处的甲秀小学。学校的前身是1598年创办的龙门书院。名曰“甲秀”, 承“科甲挺秀”之意。学校外墙上镶有不少学生的古诗词墨宝,这些学生,年不过总角,尚属闻道之年,在如此浓郁的传统文化的感召下,养成灵气,儒雅的气质,必为传承文化,秀甲一方之栋梁之才。
步入翠微巷,巷子逐渐抬升,最高处是贵州省气象局。门口那幢充满现代化元素的大厅上方的荧光屏,正适时推出气象信息,让气象为民众服务。这里,现代的时尚元素正与古代的文化信息融合,带给人们更舒适,更惬意,更自在,更前卫的生活,适应着现代人的需要。
走出翠微巷,便步入新华路,走上车水马龙的南门桥。扑面而来的现代生活气息,让我产生年代跨越的感觉。
我又从南门桥头下到岸边的步道,沿着河漫步。河边那一溜的桃花正在盛开怒放,宛如镶上的红色花边,而河坝上方数株盛开的雪白的梨花莫不是为岸边系上的白色纱巾,正缓缓飘动着。似乎传递着生机,传递着魅力,传递着希望……
晚间,这里将会灯火通明,流光溢彩,为年轻人挥洒青春留有一方去处,让他们在这里享受现代文明带来的喜悦,带来的欢快!
近12时,我才乘坐85路车,绕着东山转了一个大圈,才回到玲珑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