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即景
——“环波罗的海游”之二
飞机降落在谢尔梅捷夫国际机场,开启了俄罗斯之旅。这是环“波罗的海游”的第一站。
俄罗斯之旅,是一场怀旧之旅……
第一印象
飞机椅背电脑上的线路图中那条粗粗的黄线慢慢地,慢慢地向莫斯科延伸,终于与之重合。天气条件良好,碧空澄澈。俯视呈现在眼前的俄罗斯大地,一片绿色。翠绿的应是田畴沃野,深绿的则是覆盖丘峦山岗的森林,在阳光映照下,明镜似的河流,宽敞的公路,一切都十分鲜明。
飞机继续下降,可以看见绿树丛中透出色彩鲜艳的别墅,一个个彩色的点。俄罗斯民族生于兹,长于兹,“我们祖国多么辽阔广大……”雄浑的男声合唱又一次在耳边响起。
谢尔梅捷夫国际机场,一座大型的国际机场,但楼梯显得窄小,海关也略显局促,总觉与大国地位不太相称。当然也不能以管窥豹。
车行驶在大街上,导游告诉我们,这是斯大林时代的建筑,那是赫鲁晓夫时代的,这个保暖性好,那个冬天像冰窖……
下榻的宇宙宾馆,气派宏伟,莫斯科奥运会那个年代德国人修的,门前立的是戴高乐将军塑像。
宾馆前方不远处的一座塑像吸引了我,特熟悉,似乎是译制片厂的厂标。工人与拖拉机手的。此时,涌在心头的情感难以言表。
列宁山
“亲爱的朋友我们都爱列宁山,让我们迎接黎明的曙光。从高高山上我们瞭望四方,莫斯科的风光多明朗。”这首《列宁山》当年十分熟悉,经常哼唱。想不到这次莫斯科之旅,竟然是从造访列宁山开始的。
今天是周一,莫斯科城大堵车。驾驶员大哥选择僻静小道,改变行程,径直驶向列宁山。列宁山,原名麻雀山,现在也就这么称呼。葱翠的山岗,绿意盎然,是人们登高远望的好地方。
车停处,赫然出现莫斯科大学那幢标志性建筑,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尖顶,副楼,大钟,气宇轩昂,金碧辉煌,十足的哥特式风格。北京西北部的苏联展览馆就是这个式样。毛泽东就是在这里发表那篇著名演讲的。
山顶坦平,视野开阔,我们在这里拍照,观赏风景。想起晚风夕照之时,男女青年会在这里聚会,歌声荡漾,就是不知还会有人唱起《列宁山》?“伟大的城市出现在我们眼前,实现了人民美丽的理想。远处的太阳闪烁着金光,嫩绿的树叶轻轻歌唱。那世界的希望俄罗斯的心脏,我们的首都啊莫斯科……”
红场
红场,瞿秋白的《饿乡纪程》有过介绍,这里是多少革命先行者心之所想的地方。
2019廿月18日,我拜谒红场。
车停处,恰是卡尔·马克思纪念碑所在地。碑体为整块灰色的花岗岩。碑上铭刻着那段名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沿着伏龙芝大道前行,眼前的朱可夫元帅马上天下的塑像引人注目。转个弯,我们便进入红场。那矿区开凿出来的长方形砾石铺就的路面,重型坦克碾压仍纹丝不动,如今,历经数十年的磨砺已经变得圆润光滑。红场,与天安门广场相比,显得瘦小许多。
克里姆林宫宫墙下,一排整齐的雪松簇拥,是黑褐色大理石铺就的列宁墓。陵墓的上方检阅台庄重严肃。此刻,我想起了1941年11月7日,斯大林在这里检阅即将奔赴前线的风尘仆仆的红军战士,我想起了2015年胜利日的盛大阅兵……
在列宁墓前,我肃立着,良久,良久!
克里姆林宫另一侧的宫墙下,是无名英雄烈士墓。仪仗兵正在换岗,持枪行进,着装整齐,庄严肃穆。碑座上的军旗、军盔、枪支赫然瞩目。用枪杆子捍卫和平,是一代代军人的使命。2700万条生命,数十座抗御敌军的英雄城市在昭示未来。
红场熙熙攘攘,人流如织。鸽子时而起飞,时而降落,安详,宁和!
地铁
莫斯科的地铁是为一景。
长长的电梯把我们引向大地深处,隆隆的地铁行进声,行色匆匆的人们嘈杂声音混在一起。国内地铁的整洁、迅捷,无噪音,真不能比。
这里的地铁文化吸引着我们。”革命广场站“站内候车厅塑有数百组雕像,一色青铜塑造,乌黑铮亮,形象逼真。这个上世纪苏维埃劳动者的群像,让我想起一部前苏联小说《工作着是美丽的》。
我们乘坐地铁,三站地,便是”基辅站“。这里则绘有大幅的彩色宣传壁画:大联欢,请教,献花,舞蹈……都是那个时代的社会场景,是那个时代的生活缩影。难能可贵,都保存了下来。
无论今天的社会多么发达,多么文明,多么先进,都不应该忘记过去。
来去匆匆,走马观花。留下以上文字,纪念这次怀旧之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