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某区2018年六年级语文检测阅读试题
(2018-07-19 16:13:07)
1.从福楼拜的这番话中,可以推想莫泊桑的困惑是:
2.福楼拜在回答中连用了9个问句,其中表示反问的是第
3.单项选择:福楼拜说这番话主要是指导莫泊桑要(
A.肯吃苦,勤练习
尊敬的家长朋友:
在“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根据上级部门关于儿童节放假的通知精神,我校2018年“六一” 儿童节放假调休时间及上课安排如下:
星期五 |
星期六 |
星期天 |
星期一 |
6月1日 |
6月2日 |
6月3日 |
6月4日 |
“六一”放假 |
上周二的课 |
休息 |
正常上课 |
备注:请各位家长收到通知后,在本班Q群回复“收到六一放假通知”。谢谢合作!
1. 上面这则通知是
2. 小明原计划在不耽误上课的情况下,利用儿童节放假和爸爸妈妈连续外出游玩两天。他的计划能实现吗?为什么?
小时候,我是一个捣蛋、不爱学习又极爱报复的孩子。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父母和老师、兄弟和同学都极其厌恶我,然而,在心里我渴望着大家的关爱,就像人们渴望上帝的福泽一样。我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常常默默祈祷:上帝啊!给我善良、给我宽厚、给我聪明吧,我也想如卡尔列一样成为同学们的榜样。可是,上帝正患耳疾,我的祈祷没有一句应验。我依然是个令人生厌的坏孩子,甚至因为我,没有老师愿意带我们这个班。
三年级的第一个学期,学校里来了一位新老师,她就是年轻的玛丽娅小姐。玛丽娅小姐刚一站到讲台上,整个班里都沸腾了,她太漂亮啦!我带头吹口哨往空中扔书本,好多男生跟我学,我们的吵闹声几乎要把房顶掀开。
玛丽娅小姐没有像其他老师那样大声叫嚷:“安静!安静!”她始终面带微笑在望着我们。奇怪,这样我反而感到很无聊,于是,我打一个手势,大家立即停止了胡闹。玛丽娅小姐开始自我介绍,当她转身想把自己的名字写到黑板上时,才发现讲桌上没有粉笔,我注意到她的眉头皱了一下,很快又舒展了。心想:糟了,她肯定识破了我们的把戏。但是,玛丽娅小姐却转过身来问:“谁愿意替老师去拿盒粉笔?”刚刚平静下来的沸腾又开始了,怪声怪气的笑声再次淹没了整个教室,好多男生争着去干这件事。
玛丽娅小姐请大家不要争,她会挑一个最合适的人选。玛丽娅走下讲台,仔细查看了每一个人,最后她说:“基恩,你去吧。”我说:“为什么是我?”“因为我看得出你热情、机灵又具号召力,我相信你会把事情做得很好。”
我热情?我机灵?我具有号召力?我竟然有这么多优点?玛丽娅一眼就看出了我的优点!要知道,在此之前从未有人说过我哪怕一点点的好处,甚至我自己也认为我是一个被上帝抛弃的孩子。
我很快取回一盒粉笔,因为它就藏在教室后面的草丛里。当我正要把粉笔递给玛丽娅小姐时,我发现我的手指甲缝里存满了污垢,衬衣袖口开了线,裤腿上溅满了泥点,更糟糕的是我五个脚趾全从破了口的鞋子里露出了头。我很不好意思,可玛丽娅小姐一点也不在意这些,她接粉笔的时候给了我一个天使般的微笑。
从此,我决定做一个上进、体面的人,因为我知道天使正在注视着我。
1.根据第段的描述,概括地说一说:小时候,“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 仔细阅读第、段,玛丽娅小姐根据什么对基恩做出“热情、机灵又具有号召力”的评价?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根据一:
3. 联系上下文,选择最恰当的答案,填写序号。
(1)“我热情?我机灵?我具有号召力?我竟然有这么多优点?”这些语句表现了“我”
A. 难为情
(2)“我很快取回一盒粉笔,因为它就藏在教室后面的草丛里。”从中可以看出
A. 粉笔很好寻找
4.短文中画横线的部份是对人物的
5.想一想,短文为什么以“天使”为题?再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
综观整套阅读试题,基本都涉及阅读能力的检测,(只有两道题目,一道涉及修辞,考察班学生反问句这方面的知识;一道属于写作能力考查,让学生提取信息,进行概括。)而且,题目都注意由浅入深,既有一定的基础性,也有一定的灵活性,题目新颖活泼,能较全面较清晰地对小学生毕业学业水平阅读能力进行检测。
关于阅读理解的考查,提供的阅读文本选择多元。检测题提供的3段阅读材料,选自课内阅读的材料1段,课外阅读材料2段,涉及非连续性文本1段,叙事类文本(虚构类文本)2段。
应该说,阅读材料选取的面是比较宽的,是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的。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检测题的设计体现课标要求,注意学生对形象、情感、以及语言的领悟程度,也包括自己的体验,这点是成功的。
要引起注意的是,还需加强非虚构类文本的阅读。这点,目前在小学阶段的阅读检测中,还是空白。要扩大学生阅读视野,提升学生阅读品味,避免学生的阅读单一化,这块还应引起重视。
此外,检测题还应该关注阅读速度。《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的课程目标规定:“默读要有一定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这是第三学段提出的重要的阅读要求,即一个小时的时间,要能够阅读将近2000字的文字材料。传统阅读教学偏重于理解和记忆,容易忽视对阅读速度的要求。速度问题,其实是能力问题。提高速读能力,掌握各种读书方法,具备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从检测题的卷面呈现,以下两点应该肯定。
1、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命题者注意安排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内容。
非连续性文本广泛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例如:产品说明书、地图、广告等,它们常常以图表、图画、数据或清单等形式出现。学生接触非连续性文本的机会很多,阅读频率高。它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让学生学会从非连续文本中获取我们所需要的信息,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是现代公民应具有的重要阅读能力之一。因故,《课程标准》指出,“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
该区去年的试题,也涉及对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检测。试题提供一幅城市徽记图案让学生阅读,并附有一首诗歌。有关题目如下:
联系诗歌和图案,从不同的角度谈谈你对“魅力贵阳”的理解。
这套题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提取信息的能力,后一题则通过写话,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这次的检测题选择了阅读通知,题量虽不大,但反映命题者的思考,重视这方面的训练,重视学生在提取信息基础上,做出信息加工,分析判断。这样的题型,这样的训练,有助于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阅读要求,能领会这类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2、符合学生阅读能力检测要求。当前,国际阅读评估测试体系对测试要素的认识趋于一致,基本上归为四项,即:提取信息、进行推论、形成解释和反思评价。
|
提取信息 |
形成解释 |
进行推论 |
反思与评价 |
一 (1) |
|
|
|
|
|
|
|
|
|
二 (1) |
|
|
|
|
|
|
|
|
|
三(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阅读能力是一切学习能力的核心,是语文最重要的能力。这套阅读题,不是只停留在信息提取这一层面,而是注意较高层级的能力考查。这是应该肯定的。比如,《天使》阅读题中的第三题,让学生在提取信息的同时,有对信息的整合以及形成解释能力的考查;第五题进而要求对信息进行建构,加工整理,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后清晰地表达出来。这样的检测题,有助于引发一线教师的教学行为的提升,从精细的字词句段的学习转向阅读策略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自主意识的建构,更有利于学生高价思维能力的培养 。
以上,仅就一套检测题提出自己的想法,就教于广大教研同行,望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