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泥土味”与“胭脂气”

(2013-01-26 06:13:40)
分类: 碧云书画随笔

“泥土味”与“胭脂气”

 

碧云

 

常常在画廊里小坐,常常要看看圈内圈外的画作,让我自然而然地对画有了一个评判的标准,是“泥土味”,还是“胭脂气”。

不说远了,在湖南现当代的画家里,最有泥土味的画家,要数王憨山,尽管他的出名颇费周折,尽管他的画,土里土气,土得掉渣,时间终究掩盖不住,他画里生机勃勃像禾苗一样的春色,像雄鸡一样清晨里那一声嘹亮的长鸣。时间都掩盖不住的东西,人就更加枉然了。所以,王憨山的光芒,正在熠熠生辉。《初打春雷第一声》,无非就是两条土鲫鱼,它们却不安分地躺在箢箕里面,那一双透亮的眼睛,多么地春光。《小黄狗》中的题诗有思有想有无奈,“归来无所利,骨肉亦不喜,黄狗却有情,当门卧摇尾”。读他的诗,看他的画,就觉得接了地气,就觉得他没有装腔作势,让人心声共鸣,尤于暑天喝了一杯凉啤酒的畅快。

还有两位,也是花鸟画界的大家,一个是欧阳笃材,一个是易图境。看欧老的画,其实是在欣赏一部田园牧歌,乡村里的一切美好的景物,农舍里一切有趣的禽兽,都是他笔下的俘虏。《一路雄风》中的雄鸡,粗大的脚爪,高昂的头颅,怎么看,都是一个湖湘英雄豪杰的写照。看欧老的鹰,更是犀利无双,那一对看透尘埃的眼睛,没有经过秋霜的人,是无法描叙的。从泥土里滚爬出来,又把目光紧紧盯着泥土的画家,才能如此栩栩如生地表现泥土。易老的泥土情结,与欧老不同,他的画里更多的是一股浓浓地书生气息,他把泥土的精神,通过色彩,升华为乡村里最美的图画。你不能说他不是在画乡土,他的彩荷,就是泥土里面最闪亮的花朵,他的向日葵,喜庆无比,他的麻雀,个个都像活泼开朗的乡下牧童。离开了泥土,我没有看到一棵树能够生长,画家的泥土味,尤其重要。

“胭脂气”是我们画家里面普遍的现象,我认为,只有一个长得不太好的人,才会有事冒事地往自己的脸上抹胭脂;只有一个妖里妖气的妓女,才会时时刻刻博取别人的目光。“胭脂气”在花鸟画中尤盛,一是画家的基本功没有解决,就用大红大绿来填补;二是画家根本就不了解生活,他对鸡的习性都不知道,他连鹰的毛都没有看到过,他怎么能够画好花鸟。其实,“泥土味”,在山水画里面,要求更高。一个画家在学校或者在师傅那里,只能学习做人和基本的技法,就像一幅山水画刚刚打个草稿一样,山里面的万事万物,山里面的气象万千,山里面的骨肉和血脉,就靠画家自己的学识和修养来填补了。我常常看到有些山水画家,是乎和泥土有仇,画的山东倒一座西倒一座,画的树全部也是东倒西歪,如果画家是在表现雪灾之后的大自然景象,我没有半点意见。问题是他们的画千篇一律,每一幅画中,所有的树一律斜长,像小朋友做广播体操一样,按照口令,左边一起伸伸手,右边一起踢踢脚。还有画家,为了猎奇,他竟然违背自然规律,把挺直高大的松树,画得像一根根豆芽菜,这不是在亵渎和侮辱松树的品质和风格吗?奇怪的是,他们的画连颜色都惊人地一致,像今年冬天的阴霾一样流行。

山水画如果没有“泥土”做为根基,就是一个丑女脸上的胭脂,就是空中楼阁,就是一片浮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祝福欧老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