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归因不断成长
(2017-11-24 20:35:39)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与学的方法和中考 |
——人们把我的成功,归因于我的天才;其实我的天才只是刻苦罢了。——爱因斯坦
归因自测题
如果你认为符合自己的情形,请在题号后面打“√”。
学习成绩不理想,是因为:
1.家中无人指导我解答疑难作业。
2.学习科目过于枯燥。
3.家里环境差,没法学习。
4.父母不关心自己的学习。
5.班级学习风气不好。
6.学校令人讨厌。
7.老师的教学方法不适合自己。
8.运气不好,复习的内容总不考。
9.考题总是太难。
10.不喜欢任课老师。
11.平时养成了懒散的习惯,不愿学习。
12.没有有效的学习方法。
13.情绪不稳,常被无端情绪干扰。
14.缺乏恒心和毅力。
15.不会妥善安排学习时间。
16.学习基础不好。
17.自己努力不够。
18.身体不佳,无法集中精力学习。
19.对学习没有兴趣。
20.本身能力不够。
评判:如果你倾向于选择前10个答案,那么你是一个外部控制的人,也就是说你习惯于把事情的成败归因于外部,如果你倾向于选择后10个答案,那么说明你善于从自己内部归结事情成败的原因,你是一个内部控制的人。
一个人把他(她)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什么,这会影响到他(她)对今后行为的认识,若把失败归因于稳定的原因如能力不足,则当失败时一般不会再去争取胜利;若认为失败是不稳定原因造成的,如认为是自己努力不够,则将倾向于通过再努力,以求成功。
每个人都会为自己的行为结果找原因,有些人因为找到合理原因而明确了努力方向,从失败走向成功,有些人则总是寻找失败的原因作为自己再次失败的借口,一蹶不振。寻找“为什么?”是为了明确下一步“怎么办”,因为我们的归因方式直接影响着我们的行为结果。
如果把考试成功归因于运气和个人努力,具有自豪感,下次还会努力迎考;如把成绩差归因于内部原因和努力不够,则会接受教训和帮助,努力赶上;如果认为是内容太难和自己运气不佳,则会失去努力的愿望,失去良好的考试动机,不愿做意志上的努力。从归因角度来看,能对自己工作、学习成败的原因作出正确判断,采取有效措施的人,就能巩固成绩,不断进步,而学习成绩差、行为差的学生,倘若能找出自己学习、行为失败的原因,正确判断,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也一定能改变落后的现状,后来居上。
心理学家张铁忠教授等人发现,中学生对学习成败的归因主要有以下6 种类型:
1.把失败归之于自己脑子笨、能力差等稳定的因素。这种归因会使自己丧失信心,自暴自弃,放弃努力。
2.把失败归之于自己不努力等不稳定的因素。这种归因会使自己重燃希望,变得努力。
3.把失败归之于学习难度大等稳定因素。这会使自己学习积极性受影响,甚至会对相应学科失去信心。
4.把失败归之于运气不好等不稳定因素。这可能会使自己重新树立信心。
5.把成功归之于运气好等外在因素。这会使自己产生侥幸心理,下次不一定会努力。
6.把成功归之于自己能力强、努力程度高等内在因素。这既可能使自己满意、自豪,也可能使自己产生骄傲、自负等情绪。
由此可见,错误、消极的归因使人总是一味怪罪客观条件,很难真正吸取教训,容易使人重蹈覆辙;正确的归因能使人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在学习和工作中应该更多地把成败归因于努力程度和现实因素。在这里大家提一点小建议——合理归因。不要活在过去,不要为过去的事情后悔自责,也不要活在未来,为明天的事情焦虑不安。而是要活在当下,看看现在可以为自己的事情做些什么!
很多同学往往停留在对自己能力的否定上,从而容易对自己失望,丧失前进的勇气和信心。遇到挫折时倾向于放弃,乃至对于力所能及的任务也往往不能胜任,他们认为自己无论怎样努力都不能取得成功。其实,每个人的能力结构是不同的,我们在某一方面的能力不足以代表我们的全部,重要的是要善于寻求自己的优势能力,比如音乐的、体育的、电脑操作的、人际协调的能力等方面,将在这些方面成功的信心迁移到学习或其他方面,你也将会取得更大的进步和成功。
合理归因的方法——
不一味埋怨外部环境,要多从自己内部找原因,激发自我责任感和信心;
要尽量找自己可以改变的原因,不要过多归因于不可改变或太难改变的原因;
培养自己积极的思考模式,多从积极的角度来思考分析问题,相信自己!
合理归因的目的不是为失败找借口,而是寻找努力的方向,不是一味自责,而是相信自己可以完善。合理的归因是对过去事情的全面总结,更是下一步行动的好的开端! 合理归因的目的是明确努力方向,去取得更大的进步和成功!每次归因之前,应当有这样一个信念——命运,只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今天的生活是昨天选择的结果,明天的生活需要我们正视自我,在今天做出合适的判断、明智的抉择,人生没有公式也没有法则,但是你的思维方式决定你的生活轨迹,你的未来会怎样呢?相信每一位,你们的未来不是梦!
成长路上
一位哲人讲过:一个聪明的人对于挫折、失败等不行的事情,真正感到痛苦的时间只有一天,即发生事情的当天,因为对于突如其来的变故没有心理准备。第二天他就会针对事情发生的原因作自我反思,接下来就是及时进行自我调节。
自我反思:
1.
2.
3.
4.
5.
附两则“勤学成才”故事:
功夫不负有心人
童第周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也是国际知名的科学家。他从事实验胚胎学的研究近半个世纪,是我国实验胚胎学的主要创始人。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伟大的成功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