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期中考试错误原因深层次分析
(2009-04-20 20:49:01)
标签:
教育独创性平行公理 |
分类: 数学教育教学 |
差在哪儿?
——数学期中考试错误原因深层次分析
1、差在“阅读能力”
此次考试最后一道14分“课题学习题”,竟然有相当部分学生没看懂题以至得分低下甚至于得0分!而“隐藏”在画图要求中的第一问竟然少有人“发现”作答:连九十分以上的同学也无一人回答!得到年级最高分(99分)的黄莉莹同学也就是这里被扣了一分!另外,考察平移的一道6分题,班上有同学只看到“向下”、没看到还有“向左”的要求;还有更多同学“没有看到”第21题有“建立直角坐标系”的要求!而第20题第(2)问更能反映同学们的“审题能力”:这一问要求“应用(1)中结论解下列问题”,但班上几乎没有人直接应用(1)中结论,而是重新添加辅助线去求解!
2、差在“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和敏捷性五个方面,象独创性和敏捷性这高要求暂且不谈,这次考试当中一道选择和一道应有两个答案的填空题,很好地检验出很多同学的思维实在是不够全面,也不够灵活,因而比较轻易地“被骗”上当。如果是要同学们判断“经过一点A画已知直线a的平行线只能画一条”这个命题的对错,相信很多学生都能作出正确判断,但变成选择题,可能对于公理中“能确定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这个结论印象太深了,结果对这个考前大多都能背出原文来的考“平行公理”的题,全班只有五、六人选对!
3、差在“行为习惯”
每次发下批改后的考卷,总能听到班上学生发出“后悔”的声音,反思中也常能看到“粗心大意”、“没检查”、“做快了”等词语,其实有些错误表面上可能因为是做快了,又没认真检查或没能检查出来,实际上可能是平时就没能养成一个好的做题习惯。
这次考试还特别考查了同学们考前准备学习工具的情况,第21题第(2)小题要求“用几何工具测量两条线段的长度和一个角度”,有的同学因为平时“用工具”就缺少好习惯,导致测量误差或测量错误,有的可能考试时没带工具以致没有做这题。
4、差在“应考心理”
有不少学生(特别是有的女生)说考试时很紧张,以致做题时心慌意乱,本可以做对的都做错了。这部分学生平时表现大多不太自信,也比较自卑,不能以一个愉悦的心理去面对考试,自己或家人给的心理压力太大,想得太多,做题时本该专心致志的想问题,但却偏偏常想着“分数”,反而影响了正常发挥。
5、差在“学习愿望”
少部分学生平时就无心学习,每天上课就等着下课铃响,天天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家长也不是不知晓,但管不了或根本不闻不问,有的家长也根本就是让孩子来学校“混”毕业证或让老师们“守”着小孩长大……
附:影响成绩的十大坏习惯(转)
一.
学习无计划
三.
学习不定量
五.
学习时一心二用
七.
有错也不改
九.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