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课上,老师说到人都会感到害怕、恐惧,但是什么时候人的恐惧心理会达到最高峰?他举了个事例,参加跳伞训练,跳伞之前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在培训期间越临近要真正跳的时候人就越感到害怕,到要试跳的前一天晚上,很多人已经开始害怕到失眠了,然而什么时候恐惧达到极致呢?是在将要上飞机的那一段时间,按照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其实就是当你要做出选择的时候,你可以选择上还是不上,上了飞机就意味着你选择了跳伞,跳了就可能有危险,甚至是面临死亡,不上你就错失了寻求刺激的机会,当你有退路,可以选择的时候,可以患得患失的时候你就越害怕。人在最危急的时候通常是不会感到害怕的,因为没有退路,情况已经逼得你没有了退路,没有选择的时候,人自然就会勇敢起来,例如在地震的一刹那,人的脑子里想的是如何逃生,根本没有时间去害怕。
这节课涉及的恐惧,是人的情感中理性与非理性的领域,在很多情况下人都会感到恐惧,恐惧的原因各不相同,在这方面老师说得很有道理。人只有在没有退路的时候才会勇敢起来。选择带来的恐惧,害怕选择之后的结果,人总是处在选择的路口,就连买菜、看电视也面临着选择,难怪有句话说:人生处处是选择。
女孩子寻找的人生伴侣就是像她的父亲一样的男人。
孩提时,即便是父亲轻而易举的一个举动,拧开新的可乐瓶盖,都会在女孩子小小的心灵里打上深深的烙印,父亲的形象是多么的伟岸,从此以后,女孩子们就会在择偶的道路上以此作为模子,往一个个可怜的男孩子身上套,那就是为什么女孩子总是对自己身边的男人有这样那样不满的原因。什么时候女孩子才能满意,除非是时光倒流,回到童年。
换句话说,男孩子一生也在寻找像母亲一样的伴侣。
哲学课上讨论什么是爱?老师说爱就是宽容!就像一个父亲面对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儿把他的手机拆了,还在称赞:“我的女儿以后肯定是居里夫人第二!”包容别人的错误,并不是简单的减法。听了之后,突然想起有一次,我向好朋友抱怨我先生平时看我的眼神很木讷,似乎不像有些男人看自己的爱人般充满爱意和激情,那眼神能发光,而好朋友对我说,你先生看你的眼神满是包容。当时我很惊讶,但是并没有理解其中道理。现在细想,我先生对我在生活中的很多过错都是很包容的,面对我幼稚的狡辩他总是一笑了之,以父亲一样宽容的心来对待我的过错。但是我很苛刻,还常常不满足,抱怨他不够爱我,在生活中没有什么表现,我同学曾说我是被宠坏了,我是不是太过分了?
爱就是宽容。
大爱无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