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何处是我朋友的家

(2006-11-14 18:23:48)
分类: 日志

今天看碟,看的是伊朗导演阿巴斯的《何处是我朋友的家》。我只看了一半,看到那个推销铁门的伊朗商人撕下作业簿上的一页纸,就停住了。

片头很棒,一扇几乎静止的门,我们知道它会被推开。阿巴斯把时间控制得很慢,有效地延长了观众的期待,在我们就要等得不耐烦时,字幕结束。在这个静止的画面中,孩子们有点喧闹的声音不仅拓展了空间感觉,还说明了这是教室、是上课时间,而且老师迟到了。

影片开头的课堂上,故事需要的叙述元素都交代得极其清楚明白。老师迟到了,他很恼火,他必须指责学生的过失来掩饰自己的过失。从他开始批改作业起,就注定有个学生要成为发泄对象。我们因此知道作业簿为什么成为主角。那个迟到的学生,是非常精妙的情节设计,他的到来不仅引出了那个村子的名字,而且让我们知道那个村子很远,远得让学生上学都要迟到,远得让恼火的老师都可以原谅学生迟到的过失。

老师的形象也很有意思。我猜测,阿巴斯是认真考虑之后才选择了这个演员,他故意让这个老师体格略显粗壮,和瘦弱的学生形成对比,以衬托他的强横无理。画面里有一种隐含的幽默。特别是他挤占第一排学生的座位给第二排学生批改作业那个镜头,他身后挤在一起的两个学生更强化了这种感觉。若是中国导演来处理这个老师的形象,我估计他们大多数人会不自觉地选个斯文点的人来扮演老师,这样做虽然符合常态,但失去了幽默感。

我曾经路过一个乡村小学,看见过与整个教学环境更不协调的乡村教师,此人个子高、块头大、体格健壮,只穿了一件破背心,肌肉异常发达,怎么看 都不像老师。在那间破教室里的十几个小学生显得更加贫穷和瘦弱。这个幽默的画面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故事的铺垫做好了,后面的情节发展就相当自然了。有个画面非常漂亮,拍的是小男孩在屋子里去取尿布。房间里很空,只有一口箱子,箱子上方的窗户可以看见外面的土路,几个学生甚至弯下腰来喊小男孩出去玩。构图、气氛和色调都很棒,很古典。感觉像是天堂的样子。当然这是穷人的天堂,估计有钱人宁愿死一万遍,也不愿进这样的天堂。

我之所以只看了一半,是因为那个男孩从山上跑回来时,我突然意识到阿巴斯要把这个小男孩当作揭露社会生活的工具了,心里产生了抵触情绪。我认为这个故事就应该停留在童话世界里,那个小男孩不该被引入成人世界。当然这是我的个人趣味,与影片无关。

我看到的半部片子里,有几处出现了野外的天空,这些天空的色调不一致,看得出来,不是在同一个时间和地点拍的,这是小成本电影在剪辑时必然会遇到的麻烦,阿巴斯也不例外,他可以充分安排地上的事情,却管不了天上的事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