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射礼”
标签:
汉服射礼吉恩煦文化 |
吾友吉恩煦,乃北京汉服活动的积极组织者,一直组织各类传统礼仪的演习,所谓儒学复兴运动中一健将也。
说到汉服运动,我一直对之有保留,所保留者到不在服装本身,而是“汉服”之名过于模糊。
服色当然是传统秩序之一大组成部分,每当朝代更替,比改正朔,易服色,以符合天命之流行,这也就是说,即使是传统中国,也是各代有各代之衣服。其实,或许也无有汉服之名。
汉族的服装吸收少数民族之服装的一些特点,历史上也代有所闻,著名者如胡服骑射。不过近代以来服装问题成为一个革命性的主题,主要是出于民族主义的立场来反对满族的统治,其实一些汉族的人虽然平时穿清朝的服装,但死的时候,还是愿意“深衣入殓”,以示汉人之身份。
无论从哪种角度,“汉服”这个名字我不喜欢。但不喜欢这个名字,到并不是不赞成他们的一些做法,中国人的传统服装相当漂亮,因此,有人提倡,无论从文化复兴,还是服装的多样化,都是一件好事,比如日本人穿和服,苏格兰人穿裙子,作为一种族群的标志,也有可取之处。
后来与吉兄见过几次,相谈甚欢,加之我自己近一段时间也十分喜欢一些生活中的儒家印记,也做一些和组织一些学生一起做一些人类学意味的调查,因此当吉兄提出要我参加他组织的射礼的时候,也就答应下来。
虽说自己是研究儒家的,但实际上是很不合格,因为儒家所谓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大多所知甚少,甚至根本就不会,因此,答应去也是为自己扫一下盲。
射礼的场地在北京玉泉山脚下的玉泉郊野公园,进去就看见所着汉服者甚多,其中包括乐队和参加射礼的三耦,已经在那里演习。
礼仪的开端是迎宾、开礼、示范、一番射,二番射、三番射。一番射,主要是三耦,二番射时,像我这样的宾客也参与,三番射,则要合音乐的节拍。
跟其他的礼仪活动一样,中国传统的礼仪一般是节奏缓慢而礼节周详的,我因为从来没射过箭,因此,两轮八支箭,只有两支中靶,实在是惭愧。但是,在这复杂的仪式中,的确也觉得,作为一种文化传承,应该被很多人了解和演习。也可体会学而时习之的乐趣。
儒家之礼乐,一般以教化为核心,射礼也被视为是无所争,或争也君子的正己之道,或许,射礼过程,即是一个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典型。“射者,仁之道也。射求正诸己,己正而后发。发而不中,则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孔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礼记·射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