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大院乔家大院王家大院平遥古城休闲 |
分类: 行走 |

我已经记不清第一次去山西是1999年还是2000年,在一个暑假,在一个会议上,记得当时山西省的一个女领导给我们做报告,其他的话都忘了,只记得说中国地上文物的七成在山西,所以说,有地下文物在陕西,地上文物在山西的说法。一般来说,会议结束之后,都会有相应的旅游活动,当时乔家大院,正因为张艺谋的《大红灯笼高高挂》而成为旅游热点,加上平遥古城,但现在想不起是因为什么原因,我放弃了那次机会,而独自回到北京。
这次,又有一个机缘游历山西的一些地方,其核心还是大院和平遥古城。
山西这个地方,在清代曾经有一个短暂的商业繁荣的时期,这样这些古代的富豪们,在山西中部的一些相对偏僻的地方盖起了一个一个的大院。
这次,主要去了两个大院,王家大院和乔家大院,说实在的,这两个院子只有大小的差异,所以做为对古代的建筑并无太大兴趣的人来说,接连参观这两个院子,就好比是中午吃了一顿排骨,晚上又吃了一顿拿中午剩下的排骨做的乱炖而已。
大院的建筑,大约是到了当时最高的水平,但是,在王家大院看似严谨的格局中,我所感觉到的是一种空前压抑的气氛,房子与房子之间只有墙相隔,严格的布局体现的是人际关系的等级,而大院高高的围墙,则是将已经压抑的气氛做了最为沉重的强调。
我不知道当时的四边,是否有树,反正,对于一个曾经亲水而居的南方人而言,山西的大院,有一种一丝不苟的拘谨,而缺乏一种生机和灵动。在相对封闭的空间中,有一种对于自然和山水的排斥,即使是家族合用的所谓后花园,也是狭小而呆滞。
然后,我们就去了平遥,这个城市,我了解也很少,在获得了世界文化遗产之后,我了解的事情就是办了摄影节,然后有一个新修的城墙倒塌了。
平遥保存了一个中国最为完整的古代衙门的原型。据说,之所以保存得如此完整,是因为这里长期以来一直是平遥政府和党委的所在地。
我想,从衙门口的“观风楼”进入,坐在“明镜高悬”的匾额下们,不同时期和不同政治理念的人们是否会存在一种意识上的错乱呢?
平遥的一个卖点是这里曾经是中国的一个金融中心,因为在清朝的一段时间里,中国的票号的大多数设在平遥,因此,导游喜欢把这里称做东方的华尔街。这个称呼,有点怪怪的,主要是一种时间感觉上的。
我曾经看过一些晋商的书,这些票号的兴起有很大程度是因为实物货币流通的困难,在晚清镇压农民起义的时候,所需要的经费不方便通过实物货币流通,所以票号便兴趣了。但随着现代银行业的建立,这些票号便日益衰落,同时衰落的还有山西的经济,空留着一些大院和古城作为曾经的辉煌的见证。
平遥和丽江是两座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古城,丽江的美丽或许在晚上,但平遥的夜却是冷寂和无聊的,因为平遥的计划是江所有现在居住在城里的四万多居民全部搬出,那么可以想像平遥将成为一个没有“生活”的城市,而是一个“化石”,与丽江的生动的夜晚相比,穿行在平遥的古城中,我似乎只是这个城的穿行者,而不是它的一分子,这样的古城保护,绝对是我所不喜欢的。

前一篇:暂时的告别
后一篇:大同的遥想:山西行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