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行走 |
夜色有一些暗淡,可能是物我交融的结果,吃完饭,回到自己的房间,找了一个舒服的姿势躺在床上,厚厚的被子垫在后背上,打开skepe,遥远的北京似乎在边上,听到了熟悉的声音,絮叨着孩子和其他一些事,烦人的和高兴的。
这样的通话被一个别的事所打断。
稍微的停顿,让思绪转换,最好的办法就是看书。
找一本离自己最近的书翻一翻。翻开一看,是牟宗三的《时代与感受》。牟宗三是一个很激烈的人,但是几篇写人的文章,却是充满了温情。特别是写熊十力的。
熊十力先生是牟宗三的老师,从牟宗三中学时候,因为喜欢修身课,所以报考了北大哲学系,当时熊十力刚好在北大开课,但熊上课主要在家里。他对学生的口头禅是“不要以为你懂,其实你不懂”,许多的心高气傲的学生受不了他这种句式。但牟宗三受得了,所以便得到了熊十力的喜欢。熊十力平时也喜欢骂人,牟宗三排遣的办法就是把这些骂人的话听成是乡下村夫的口头禅,虽然有很多脏字,但只是习惯用法而已。
熊十力在跟马一浮先生弄僵了之后,有一度生活有些困难,当然如果放在抗战的背景下,算不得苦,牟的描述是“熊先生吃东西是很讲究的,不是讲究好,而是讲究营养,一天非得有晕的不可,不吃鸡便吃鸭,不然也要一两斤猪肉,不能完全吃素,但那时他所有的钱并不能供给他这样的享受,故其生活并不好过”,这样的回忆,多少有些偏心。
牟宗三不太喜欢梁漱溟,不仅是因为他不同意乡村建设的搞法,主要是梁漱溟对政治的热情。
看完这些便有些累。起来洗脸刷牙,准备睡觉。
抄起一本纳兰性德的词,看着他女里女气的词,便迷糊地睡着了。
一夜无梦,早上七点半,被楼上要上学的小孩的脚步声所吵醒,窗外的阳光照进来了,有些暖洋洋的,但是睡意并没有消退,经过一夜的消化,许多东西要出来,突然想起庄子道在屎溺的话,难道也是早上写的。
轻松的脚步回到床上,阳光似乎更强了,我掀开被子,让一些阳光照在自己有些鼓的肚子上,立刻想起了自己在明朝的老乡徐渭,徐文长,那个郑板桥想做他的门下走狗的人。他有许多故事在我们老家那里流传,我印象深的就是晒书,他有一天敞着怀躺在门口,别人问他做甚,他的回答就是晒书。
早上在被窝里的滋味,特别是有阳光照着,不用我多描述,反正是不愿意起来,迷蒙中看的书是钱穆的一本,一定要说中庸和易传是受了道家的影响。看了一回,九点钟,起来吃早饭。闲谈片刻,回到房间,开始上网,回信,写信,到经常去的网站去看一些小道消息,时间过的很快,11点了,感觉身上有一些痒,起来洗澡,并顺便将积累了一些日子的袜子洗掉。
开始做午饭:
烧水,放上一包骨汤调料,洗了五棵青菜,拿出一个鸡蛋。再从冰箱中拿出一个前两天吃剩的红烧肉的汤,加上面条,10几分钟之后,唏流地吃,并故意吃出很响亮的声音,那些“文明”多么影响食欲啊。
吃完,穿好衣服,出门,外面的天气还是那么冷,街道上飘着一些垃圾。
路上的人均匆匆,各有目标。走了20分钟,进了教室,一门“中国文人”的课,一些关于二程兄弟,王安石和苏东坡的事和理。黑板上写着“理”和“气”两个字,及其英文的多种翻译,一个很有名的人在那讲,下边坐着一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和一些对这些人的了解与老外差不多的中国人,因为有一天一个中国学生把小篆说成甲骨文。可以与清华的校长比美。
下课,才两点,转到旁边的图书馆,许多查到的书,都不在架上,只好借了两本书,里面有很多的图,不错,准备回家。
外面的确很冷,脸上的肌肉有些麻木,路边,一个大胖子用一块巨大的手绢在清鼻子。听老黄说老外对中国人随地吐痰指手划脚,却并不忌讳在饭桌上清鼻涕。
一些中学生放学了,在路边活跃地抽烟和谈笑。
走过一个超市,买了一些饼干、鸡蛋之类的东东,顺便暖和一下。
看到了“榆树街”,便是我的住处,在北京我就住在双榆树附近,真是无巧不成书。有些懒散,觉得晚上应该做一个汤。
穿外的风依然在叫嚣,我坐在电脑前,打下了这些字,等着晚饭。
一天,就这样过去了。
这样的通话被一个别的事所打断。
稍微的停顿,让思绪转换,最好的办法就是看书。
找一本离自己最近的书翻一翻。翻开一看,是牟宗三的《时代与感受》。牟宗三是一个很激烈的人,但是几篇写人的文章,却是充满了温情。特别是写熊十力的。
熊十力先生是牟宗三的老师,从牟宗三中学时候,因为喜欢修身课,所以报考了北大哲学系,当时熊十力刚好在北大开课,但熊上课主要在家里。他对学生的口头禅是“不要以为你懂,其实你不懂”,许多的心高气傲的学生受不了他这种句式。但牟宗三受得了,所以便得到了熊十力的喜欢。熊十力平时也喜欢骂人,牟宗三排遣的办法就是把这些骂人的话听成是乡下村夫的口头禅,虽然有很多脏字,但只是习惯用法而已。
熊十力在跟马一浮先生弄僵了之后,有一度生活有些困难,当然如果放在抗战的背景下,算不得苦,牟的描述是“熊先生吃东西是很讲究的,不是讲究好,而是讲究营养,一天非得有晕的不可,不吃鸡便吃鸭,不然也要一两斤猪肉,不能完全吃素,但那时他所有的钱并不能供给他这样的享受,故其生活并不好过”,这样的回忆,多少有些偏心。
牟宗三不太喜欢梁漱溟,不仅是因为他不同意乡村建设的搞法,主要是梁漱溟对政治的热情。
看完这些便有些累。起来洗脸刷牙,准备睡觉。
抄起一本纳兰性德的词,看着他女里女气的词,便迷糊地睡着了。
一夜无梦,早上七点半,被楼上要上学的小孩的脚步声所吵醒,窗外的阳光照进来了,有些暖洋洋的,但是睡意并没有消退,经过一夜的消化,许多东西要出来,突然想起庄子道在屎溺的话,难道也是早上写的。
轻松的脚步回到床上,阳光似乎更强了,我掀开被子,让一些阳光照在自己有些鼓的肚子上,立刻想起了自己在明朝的老乡徐渭,徐文长,那个郑板桥想做他的门下走狗的人。他有许多故事在我们老家那里流传,我印象深的就是晒书,他有一天敞着怀躺在门口,别人问他做甚,他的回答就是晒书。
早上在被窝里的滋味,特别是有阳光照着,不用我多描述,反正是不愿意起来,迷蒙中看的书是钱穆的一本,一定要说中庸和易传是受了道家的影响。看了一回,九点钟,起来吃早饭。闲谈片刻,回到房间,开始上网,回信,写信,到经常去的网站去看一些小道消息,时间过的很快,11点了,感觉身上有一些痒,起来洗澡,并顺便将积累了一些日子的袜子洗掉。
开始做午饭:
烧水,放上一包骨汤调料,洗了五棵青菜,拿出一个鸡蛋。再从冰箱中拿出一个前两天吃剩的红烧肉的汤,加上面条,10几分钟之后,唏流地吃,并故意吃出很响亮的声音,那些“文明”多么影响食欲啊。
吃完,穿好衣服,出门,外面的天气还是那么冷,街道上飘着一些垃圾。
路上的人均匆匆,各有目标。走了20分钟,进了教室,一门“中国文人”的课,一些关于二程兄弟,王安石和苏东坡的事和理。黑板上写着“理”和“气”两个字,及其英文的多种翻译,一个很有名的人在那讲,下边坐着一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和一些对这些人的了解与老外差不多的中国人,因为有一天一个中国学生把小篆说成甲骨文。可以与清华的校长比美。
下课,才两点,转到旁边的图书馆,许多查到的书,都不在架上,只好借了两本书,里面有很多的图,不错,准备回家。
外面的确很冷,脸上的肌肉有些麻木,路边,一个大胖子用一块巨大的手绢在清鼻子。听老黄说老外对中国人随地吐痰指手划脚,却并不忌讳在饭桌上清鼻涕。
一些中学生放学了,在路边活跃地抽烟和谈笑。
走过一个超市,买了一些饼干、鸡蛋之类的东东,顺便暖和一下。
看到了“榆树街”,便是我的住处,在北京我就住在双榆树附近,真是无巧不成书。有些懒散,觉得晚上应该做一个汤。
穿外的风依然在叫嚣,我坐在电脑前,打下了这些字,等着晚饭。
一天,就这样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