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的画展2021

标签:
参观随笔古代绘画老渔说水木清华文化 |
分类: 绘画艺术 |
参观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水木湛清华
知道清华大学有个艺术博物馆,是因为刚刚知道清华大学有一个名为“水木湛清华”的古代绘画展览,这是在今年五一假期之前。五一假期,在北京匆匆跑了三个地方看展览,将清华这里作为参观的最后一站。有两个没想到,一是没想到来这里参观的人比北京画院多很多,一辆辆大客车载着中学生来到这里,门前排起长队,与其说是带孩子们看展览,不如说是让孩子们来看清华大学;二是没想到清华大学的艺术博物馆不比哪个省级的博物馆差,有若干类的展品,有几个大展厅,古代绘画的展览是这里与首都博物馆联合举办的。
由于时间仓促,由于展厅光线昏暗,由于展品多是长卷或巨幅,拍出的照片效果不理想,只有几张小画和局部尚可。


题画小楷几散淡
赵左,画面干净雅致,小楷当出自倪云林,更有一种铁划银钩的感觉。
石涛,题画小楷,拙朴之中,还有逸笔匆匆,不期于工的感觉,与晚明祝允明、黄道周的小楷有相近之处。
汪耀麐,一笔一画写得很认真,笔道平稳,结体不均匀,像是小学生写的样子。据马铭明的文章记述,汪耀麐(1636-1699)字叔定,号北阜,贡生,有《抱来堂集》。
袁枚,就是随园老人,67岁时写的一件小楷诗堂,虽然尚有一丝钟王的影子,但已是走出“馆阁”,由庄入谐许多年了,是一种平心静气、有条不紊、自如闲散的书写状态。




雅宜山人会白阳
几张小画知是谁
几张小画或大画的局部,有的知道作者是谁,有的不知道。














眉山苏轼最诱人
水木湛清华
知道清华大学有个艺术博物馆,是因为刚刚知道清华大学有一个名为“水木湛清华”的古代绘画展览,这是在今年五一假期之前。五一假期,在北京匆匆跑了三个地方看展览,将清华这里作为参观的最后一站。有两个没想到,一是没想到来这里参观的人比北京画院多很多,一辆辆大客车载着中学生来到这里,门前排起长队,与其说是带孩子们看展览,不如说是让孩子们来看清华大学;二是没想到清华大学的艺术博物馆不比哪个省级的博物馆差,有若干类的展品,有几个大展厅,古代绘画的展览是这里与首都博物馆联合举办的。
由于时间仓促,由于展厅光线昏暗,由于展品多是长卷或巨幅,拍出的照片效果不理想,只有几张小画和局部尚可。


题画小楷几散淡
赵左,画面干净雅致,小楷当出自倪云林,更有一种铁划银钩的感觉。
石涛,题画小楷,拙朴之中,还有逸笔匆匆,不期于工的感觉,与晚明祝允明、黄道周的小楷有相近之处。
汪耀麐,一笔一画写得很认真,笔道平稳,结体不均匀,像是小学生写的样子。据马铭明的文章记述,汪耀麐(1636-1699)字叔定,号北阜,贡生,有《抱来堂集》。
袁枚,就是随园老人,67岁时写的一件小楷诗堂,虽然尚有一丝钟王的影子,但已是走出“馆阁”,由庄入谐许多年了,是一种平心静气、有条不紊、自如闲散的书写状态。




雅宜山人会白阳
雅宜山人王宠的这件行草书,不像徐渭的粗头乱服,不像王铎的笔墨淋漓,不像是祝允明的直意酣畅。与王铎相比多了些“吾家逸少”的文气;与徐渭相比多了一些草法规矩;与祝允明相比,像是多了一些茶余饭后散步的闲趣。
白阳山人陈道复的这件行草书,是春游归来乘兴作“墨花八种”而后随笔写的“说明”。陈道复行书当出于米芾,与徐渭的行书相比显得有规矩,与文征明的小行书相比又不那么守规矩,与董其昌的小行书相比笔道显得更扎实。
几张小画知是谁
几张小画或大画的局部,有的知道作者是谁,有的不知道。














眉山苏轼最诱人
苏轼的《卧松图卷》,是展览强化的亮点之一,许多人也是奔着这张画来的。画上“眉山苏轼”四个字确定是东坡的风格,也是确认画作的直接依据之一。乾隆皇帝在画首题字“松石间意”,又画上三处题了字,可见爱之至深,也确实让人感觉胆子太大;张照“奉勅”的题诗裱在画前面,后面有永嘉张谦、苏州黄廷玉、临江钟梼等人的题跋。
前一篇:手机里的北戴河
后一篇:在中国美术馆看苏茹娅的工笔人物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