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了玩微信的老妈

标签:
老年手机微信 |
分类: 流年清欢 |
老妈学会玩微信算起来已一年有余。那一年她74岁。对于她要学微信这一点,当初我是持怀疑态度的,老年人有这个必要吗?
要说起来,我妈还是很赶潮流的。时间倒回三年前,当很多老人都还习惯使用固定电话时,有一天她说,想买一台手机,不要固定电话啦。为什么要手机?她说,韩剧里面,那些奶奶辈的老人都使用手机。再说,手机小巧轻便,随时带身上,你们找我也方便。
但其实一点也不方便。很长一段时间,我们与老妈都在玩着“呼叫无人接听”的游戏。因为她压根没有带手机出门的习惯。问她为啥不带?她的理由有一箩筐。归纳起来两点,一是出门少,除了上街买菜遛个弯,绝大部分时间呆在家,所以不必带。其二,害怕被贼惦记。谁会惦记你的老年手机?
移动手机,就因其轻巧联通快捷才购买的,要不与固定电话有何区别?虽然到她真正养成习惯费了一段时间,好歹总算有了这个意识,拨打接听速度大幅提升。但新问题又来了,老人家舍不得充电。敢情她以为手机与空调的耗电量相同。
终于这些问题都成了过去式。手机在老妈手里不再是个神奇神秘的物品,她学会了保存电话,学会了发短信,还学会了拍照,享受这个高科技产品给她带来的新鲜感与活力。直到有一天,她嘀咕着问,微信很难学?那一年她都74了。
要学会微信就要学拼音,虽说曾经干过语文代课老师,但那也是N年N年前的事。但老人抱着“别人会我也会”的好胜心,孜孜不倦向我们求学,小本本记得密密麻麻,只要我们到她那儿去,不耻下问不怕你嫌烦。但老人记忆有限操作能力不高,再说,好不容易学到一丁点,我们又上班的上班,读书的读书,没人与她互动所以学得七零八落。
但大时代终于到来,全民微信似乎不是一个梦。街头小巷卖小菜的都要微信扫码支付,我不能不跟上时代,母亲萎靡下去的心思重新燃起了熊熊火焰。再说,母亲以前的同事或者朋友,见面聊天之余,拿出手机打开微信“二维码”,“扫一扫”加个好友,成了自然而然的事。
老年人会不会使用“微信”,似乎成了衡量一个人是不是与时代合拍的一个软性指标。这不,我妈昨天还得意地告诉我,她的忘年交小芬阿姨的老公还不会玩“微信”,被小芬阿姨笑话呢。
母亲学会玩微信,想学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她终于全面迎来了她的老年高光时刻。电信业务改革,“电信移动联通三合一”,如此一来,先生一张手机主卡绑定全家,wifi流量不再像原来一样金贵,老妈使用起来也无后顾之忧。其次,商店超市医院银行火车站几乎wifi全覆盖。另外,老妈坚定要学会使用微信的理由,就是社区、物业发布信息,诸如停电停水、疫情防控等,都需要社群管理,通过微信互动传播。
学,不学;会,不会。不再是单纯个人的事,是时代前进的需要。
于是我的老妈,乘着一波好时光,在老年时代无缝衔接跨入了数据时代,享受高科技带来的满满的幸福感。随着手机制造业越来越先进实用,老年人无须掌握拼音,手写输入就可以轻松远程对话交流。微信电话微信视频,老妈足不出户就轻松了解了外面的世界。她享受着微信带给她的快乐,同时,也享受着生活给她带来的无限乐趣。
譬如,有一天,她告诉我,通过郴州一个侄女的微信名片,她加上了远在广东打工的一个外侄女微信,通过聊天和微信视频,她看到了外侄女幸福的一家。外侄女的大儿子,一个在老家县城五中教书的年轻00后优秀教师。
这消息,让母亲无比的兴奋,并为之骄傲自豪。世界仿佛向她打开了一扇无比宽广的大门,通过这扇门,她看到了远在千里之外的亲朋好友,知道了她们的近况以及未来;通过这扇门,她关注了好些公众号,学会了如何健康科学养老,学会了做美食;学会了网上购物,学会了在手机上支付电费水费。通过这扇门,她的眼界拓宽了,不再拘泥于“她”和“我”的小圈子,不再像以前一样,有事没事“呼”我。
她现在完全放飞,在老年时,我的老妈终于学会了如何与自己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