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雕塑的纹路》之: 一起种点笑声玩玩?

为《阿凡达》改山名的人需要文化补钙
怪事年年有,2010年开年的怪事特别猛!
好几天不上网,一上网就看到《张家界“南天一柱”傍《阿凡达》改洋名更名“哈利路亚山”》,没戴眼镜的阿冈差点把眼睛给跌碎了。
据说这事的起源,皆因国际大片《阿凡达》实在太火了,好多人想傍它,其中张家界有一部分旅游官员费劲心思,终于发现电影中的“哈利路亚山”有取材张家界景点的“南天一柱”之嫌,立刻热血沸腾起来,为推动张家界旅游事业进一步国际化的明天,干脆把“南天一柱”改名“哈利路亚山,”而且“当天数百名土著及海内外游客见证了更名仪式。面对该不该更名的争议,张家界有关官方表示,这是顺应景区土著居民和广大游客的心声。”
此举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说白了就是傍国际名片来弥补当地日渐衰退的旅游颓势,用心良苦,但做法却显现出策划和推动者如此的没有骨气!
世界名片因为要包容全球人类文明精髓,所以常常跑到世界各地取景取材,此乃常事,记得当年斯皮尔伯格的星战前传3也取景广西桂林等地的大好山水,但是影片上映后人家也没有嚷嚷着要用电影的情节或者名头来改当地景色的名字。
而希腊、埃及还有玛雅文化很多流传下来的文化遗迹,每年都几百次上千次出现的各种影视作品中,但是从来没有听说当地的旅游文化官员会提议把自己的景观遗迹改名成影片中的名字。
向来艺术创作取材原型,大多都被世人喻为原型的第二、某某的山寨;而今叫了几百年上千年的“南天一柱”,突然因为一部电影《阿凡达》红遍全球,就眼巴巴地把自己的名字改成“哈里路亚山”,实在是让人揪心地担忧。
因为此举集中显现了策划、参与、推动这一做法的所有人,包括那些审批和同意此举的旅游、文化官员,都患有严重的“文化软骨病”。
阿冈不禁好奇,如果《阿凡达》主角有按照他们母亲的脸来设计容貌长相,不知这些人会不会为了“拉动旅游经济”,把他们的妈妈们拉去整容,然后改名字,以便吸引游客参观?
象“南天一柱”这样的景观之所以会吸引詹姆斯喀麦隆这样的世界名导取材借鉴,也是因为它作为中华文化遗产,本身有它蕴藏的魅力。
但影片一火,“南天一柱”就莫名其妙地“被哈利路亚”了,恐怕詹姆斯喀麦隆也是始料未及的。
如果此举是真的,恐怕国家旅游和文化管理部门真的应该反思了,为什么出现症状如此明显的“文化软骨症”?这种文化软骨症传染开去,未来中华大地上的历史遗迹还能有多少能坚持不面目全非?
今天改个“南天一柱”的名字,明天不知会改谁的名字?今天改了名字?明天不知还会改了什么?……所以此举其行可诛。
如果此举是假的,只是为了宣传当地景物的一个噱头行为,那么策划此举本身也流露出集体需要“文化补钙”的软骨病,无疑也是其心需救!
记得冯小刚导演的《大腕》,其中有一段台词是关于“中国人需要补钙”,现在阿冈看到的,中国人缺钙现象,竟然是从一部分地方旅游文化官员的无知和“文化软骨病”发作凸显出来的。
所以,在振兴传统文化、振兴地方旅游文化之前,最好给各地的旅游官员、文化官员集中进行“文化补钙”,只有他们有了骨气,才能干出腰杆子挺直、顶天立地的事情。
否则,长此以往,平民百姓如果也纷纷效仿这种念头,我们中华文明积淀几千年,经历几千年磨难都没有流失的民族骨气和文化骨气,就会在商业大潮中不知不觉地流失掉。
《阿凡达》和“南天一柱”在给中国人敲警钟了:是该让那些旅游、文化官员们集体进行“文化补钙”的时候了!
阿冈最新推荐:
2010年康洪雷偷拍女人戏(独家)
09华语电影十五段趣评
苏醒转约拉开快女包装政策革新
贫民窟百万富翁小说比电影更震撼的原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