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的这个时候,声屏的年度大戏《暗恋桃花源》在学校首演。因为一位好朋友也是主演的关系,我自然乐意前去捧场。之前她有经常和我说起在排练的时的一些事情,非常高频率地提到一个人的名字——冯文涛,并且不无赞赏地夸他是她们中演的最好的一个人。那次看过表演后,我才不得不承认,冯文涛真的将“袁老板”这个角色演的惟妙惟肖了。
今年的11月11号,《暗恋桃花源》在更换了一些主要演员之后,重新与同学们见面。不过这个曾经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袁老板”,仍然是由冯文涛出演。而后又听闻他并不是声屏剧社的成员,却是“I
SAY
文化沙龙”的会长和“城市理想”技术部的部长,而且这个学期还在学校开起了小店做起了老板,让我本能地觉得他一定是个有故事的人,便决定他为我的采访对象。
由他的身兼数职看来,他一定是个没有太多可以自由支配时间的人,所以在确定采访时间上面,着实费了一番周折。“这几天我都很忙。现在刚从外面回来,还有些事情没做完,如果一定要在今天采访我,那可能要等到很晚了。”他略带歉意地在QQ上对我说。“没关系,多晚我都可以等。”因为我不想错过这么一个采访的绝佳人选。于是,我们的采访时间就定在了他忙完手头的工作之后,而那时时针已经指到了10点。
看到冯文涛一脸倦容地坐在我对面时,我开始责怪自己,坚持在这个时候采访他的确有点强人所难了。刚开始那几分钟,他仿佛有些拘束,只是单纯地我问一句他答一句。但随着采访的逐渐深入,他也慢慢放开了,他的回答终于不再只局限于我所提的问题——这才是采访的最佳状态。
谈起为什么他一个声屏外的人会出演“袁老板”这个重要的角色时,冯文涛居然露出无奈的神情,表示这也并非出自他本人的意愿。原来当时声屏的指导老师兼他的班主任的徐娴老师找到了他,并且推荐他去饰演这个角色。“她说我是这个角色的最佳人选,可能因为我长得就很像那一副油嘴滑舌的样子吧。”他调皮地对我说。
很多看过《暗恋桃花源》的人都对我说,冯文涛所扮演的“袁老板”是整部剧最出彩的部分,只要他一开口,全场就笑声不断。“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对从来没有舞台表演经验的冯文涛来说,其中的艰辛也只有他自己知道。“当时别人只要排5遍的戏,我要排10遍甚至更多,老实说我入戏很慢。比如在刚出场时我要唱一句‘我的心里一大块……’,虽然只有短短的几秒钟,可是我却一天3个小时,连着3天就只练这一句。他们对我唱的不满意,我就一遍一遍练,直到他们满意为止。”谈起排戏时的遇到的困难,似乎有很多让他印象深刻的事情。
可能在我们看来比较伤脑筋的背台词,对他来说却不是什么大问题:“台词到后来绝对不是背出来的。当真正理解了你所扮演的角色,并且融入到角色中去的时候,那些台词就自然而然地会脱口而出了。”虽然这个角色有着很多不讨人喜欢的品质,比如狡猾、比如虚伪、比如还勾搭上了一个“有夫之妇”,可是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都对这个“袁老板”恨不起来。
对于这整部剧,他也有自己的理解:“‘暗恋’部分最后,云之凡终于找到了失散多年的江滨柳,而‘桃花源’也是以那位神秘女子找到刘子骥为结尾,看似不太相关,其实表现了一个共同的主题:寻找属于自己真正的爱。我认为结束那部分才是全剧的高潮部分,它在高潮部分戛然而止,就是为了留给观众一个悬念。如果大家能够感受到那份寻找真爱的感动,我们的表演才算真正的成功。”看得出来,他在这个戏中倾注了自己很多的感情。虽然他不是一个声屏人,但我想有过这么一段经历以后,他也不能完全将自己置身“声屏”之外了。
如果出演“袁老板”是冯文涛的副业的话,那“I SAY
文化沙龙”的会长和“城市理想”技术部的部长就是他现在最主要的身份了。“‘I
SAY’和‘城市理想’,我都十分用心地在做。从大一到现在,从来没有放弃过。我想即使以后毕业了,只要他们有需要我的地方,我还是会义不容辞的。”从他的眼神中,我看到了一种异常坚定的信念。可能一些事情,一旦拿起,就再也放不下了。
这个学期,我们还可以经常在一食堂前的一家小店里看见他的身影。开始尝试创业的他,也感受到了一份不同寻常的艰辛。最初是手续,又多又烦又杂,他只能一趟一趟地往学校的各个部门跑。自认为在学校还挺“脸熟”的他,也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才将所有的手续办齐全。采访那天的下午,他就是跑去了汽车南站,为了取从外地运来的一批水晶杯。回来还舍不得打的,硬是坐公共汽车把这一箱的水晶杯扛到了学校里,后来手酸到打字也打不了。忙碌是他一直的生活状态,而且他也非常满意自己的状态。我想,一个忙并快乐着的人,也是十分幸福的。
由于时间的限制,注定了我们的谈话不能很深入,很多事情只能点到为止,这也让我颇感遗憾。所以在事后整理采访笔记时,我也尽可能多的将我们的谈话内容在这篇文章中呈现给大家,希望能从中拼凑出一个完整的冯文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