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阴历七月初九的月亮
标签:
环形山月谷月球山脉阴历七月初九多伦多 |
分类: 与月相约(原创) |


上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上半月的上半夜,月面朝西,位于西半天空;
下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下半月的下半夜,月面朝东,位于东半天空。








月亮上都有什么地质景观?
从望远镜里面看过去,月球表面坑坑洼洼有明有暗的。这些地形在古代天文学家眼里都是异常神奇的东西,于是当初在起名字的时候就参照了地面的东西。虽然现在看来有些名字不是很合适,但是现在也沿用了下来。总体来看月亮上有月海、环形山、月谷、月球山脉四种明显的地形特征。
所谓的月海并非月球上面的海洋,而是指肉眼看到的月面上的暗淡的区域。月海其实是月球上广阔的盆地,里面并无一滴水存在。到目前为止,人类还没有在月球上发现液态的水。其之所以被称之为“海”,是因为早期的观察者,发现到月面有部分地区较暗。而在当时无法清晰观察到月球表面的情况下,观察者们按照其对地球的认识,猜测该地区为海洋,所以才比其他地方暗一些。因此相对地,其他比较光亮的地方也就被称之为月陆了。
整个月球上共有22个“海”,其中向着地球的这一面有19个。最大的海是风暴洋,面积约500万平方千米,月面中央的静海面积约26万平方千米。较大的还有冷海,澄海,丰富海,危海,云海等,这些名字是古代天文学家定的。大多数月海具有圆形封闭的特点,周围是山脉。但有些圆形月海相互之间是连接着的。月海海面一般比“月陆”要低得多,如静海和澄海比月球平均水准低1700米左右。最低的是雨海东南部,海底深达6000多米。
环形山是月面上最显著的地貌特征,其密密麻麻的几乎布满了整个月面。用望远镜看上去环形山在月面上星罗棋布、重重叠叠的环形山酷似地球上的火山口。中央有一块圆形的平地,外围是一圈隆起的山环,内壁陡峭,外坡平缓。
环形山的中间有一个陷落的深坑,四周围有高耸直立的岩石,环形山的高度一般在7~8千米之间。环形山大小不一,直径相差悬殊,小的环形山直径不足10千米,有的仅一个足球场大小,大的环形山直径能超过100千米。最大的环形山是月球南极附近的贝利环形山,直径达295千米,比我国的浙江省小一点,可以把整个海南岛装进去。
环形山的形状也各不相同,有的大环形山内再套一个小环形山,有的大环形山中央有一个很深的坑穴,如牛顿环形山,中心坑穴深达8788米,是最深的环形山;还有的大环形山中央陡然矗起一座山峰,叫做“中央峰”。
月面上不少地区有一些一些黑色大裂缝,弯弯曲曲延伸数百千米。宽几千米到几十千米,好像浩浩荡荡奔赴海洋的河流。形状与地球上的东非大裂谷相似,所以称之为月谷。
较宽大的月谷大多出现在月陆上较平坦的地区;最大的里塔月谷位于南海东北部,詹森环形山东面的月陆上,总长达500千米;最宽的莫希拉米月谷在东海盆地南边,巴德环形山附近的月陆上,约有40~55千米。而那些较窄、较小的月谷(有时称为“月溪”)则到处都有。
最著名的月谷是阿尔卑斯大月谷,从柏拉图环形山东南一直“流入”平坦的雨海和冷海,它把月面上的阿尔斯山脉拦腰截断,很是壮观。从太空拍得的照片资料估计,它长达130千米,宽达10~12千米。
月谷往往有一定的走向,它的产生原因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值得研究的课题。根据“阿波罗-15”号宇宙飞船获得的资料分析,月谷可能是由顺山而下的岩浆形成的。
月球上除了星罗棋布的环形山外,还有一些与地球上相似的山脉和高地,它们通常比月海高出2~3千米。反射太阳光的本领也比月海上的尘土强得多,所以在人们的视觉中,这部分是月球表面比较明亮的区域,称为“月陆”。月球山脉的外貌与地球山脉差不多,因此,月球上的山脉大多以地球上的山脉名称来命名,如阿尔卑斯山脉、亚平宁山脉、阿尔泰山脉、高加索山脉等。其中最著名的亚平宁山脉位于月面中央,是月球上最长的山脉,高出月海3~4千米,蜿蜒1000千米,在它尖尖的一端顶着两个大圆环,即厄拉多塞内斯环形山和斯塔杜斯环形山。
在月球南极附近有一座莱布尼茨山脉,最高峰竟达9000米,连地球上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也显得矮了一截。月面上的阿尔卑斯山脉,虽然没有地球上的阿尔卑斯山脉那样雄伟,但是它那高山深谷叠现,确是别有一番风光。月球山脉的两边坡度很不对称,向月海的一边坡度很陡,有的呈现为断崖状。而另一侧面则相当平缓,这是月球山脉的一个普遍特征。









月海
环形山
在月面上,直径大于1千米的环形山总数达33000多个,占月球表面积的10%。至于更小的、名副其实的月坑则数不胜数了。
月谷
月球山脉

加载中…